北大实名推荐中学名单引争议 生源大战几时休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发布于 2010-11-09 已有 人阅读
中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 北京大学招办公布的具有“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的161所中学及校长公示昨天(7日)结束。目前,北大招办还没有主动发布名单是否发生变化的相关声明。和去年全国39所中学入围相比,10月31号晚,北大招办对外发布公告,共有161所中学及校长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这161所中学最多拥有210个推荐名额。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熊丙奇更是敏锐的指出:北大猛增推荐中学数量实是为抢夺生源,而冠以“校长实名”为卖点的推荐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已经变成了“学校推荐”。校长推荐和学校推荐,二者孰优孰劣?昨晚,熊丙奇接受中央台实习记者刘璐专访。三问: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
去年开始推行的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一直是公众目光聚集的焦点,其热度可谓高烧不退,这其中公众最担忧的就是校长在推荐时能不能保证公平、公正。
从去年的实施情况看,获得推荐资质的学校,为了保障公平,一般是学校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议,校长再根据综合评议排名进行推荐;然而有的校长甚至完全放弃自己的权利,就推荐排名第一的学生。这种推荐,也使校长实名推荐的意义大打折扣。
一问:名为“校长推荐”,实为“学校推荐”? 二者孰优孰劣?
熊丙奇认为,在没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背景下,“校长实名”并不具备实行条件。 而“学校推荐”既消除了公众对校长推荐水平的疑虑,也更符合当下中国的教育实际。
熊丙奇:目前的校长,实际上离大家所期待的教育家还有一定的距离,很多的校长受到行政的一种干预,因此校长在推荐学生的时候很难以通过他的教育声誉或学术声誉来保证公平和公正的。另一方面,按照这样自主招生的流程来看,校长实际上难以推荐一个他认为优秀的同学,这样的一个招生流程要求学生肯定是各方面都比较全面发展的。因此最终它会演变为按照这个学校所提出的各方面的条件综合考察一个学生,最后向北大进行推荐,与其叫校长实名推荐不如把它改名为学校综合推荐,它将使有关对校长个人的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的担忧减少,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也容易把握程序,不再是由校长个人来把关,而变成学校建立一个委员会,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的评定。
记者注意到,北大中学校长制度扩张速度快的惊人,一年内获取推荐资格的中学从39所扩大到161所,扩张规模高达四倍。而按照北大现行的校长实名推荐政策,学生获得学校推荐资格,并经面试考察通过后,还要和北大签订报考承诺,否则被视为不诚信,也影响到来年中学的推荐资质。
二问:加速扩张到底是为了给更多的学生选择机会还是为了与其他名校相互“掐尖儿” ,提前占领优质生源高地?
在熊丙奇看来,高校抢生源,本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把抢生源的文章做到招生时间上、录取政策上,就与真正的自主招生“学生和学校双向自主选择”的特点相悖了。
熊丙奇:我们现在有些学校把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当成一个荣誉,他觉得我得到了北大的认可,我的办学质量是好的。实际上对我们中学和大学来说不是特别有利的,对教育发展来讲最重要的是强调教育公平,包括学校之间的平等竞争,包括大学的平等竞争和中学的平等竞争。如果北大通过自己已经拥有的在学校里面的地位,推进校长实名推荐,它实际上就是在利用这样的一个政策优势或者制度优势进行抢生源,这对其他学校的发展并不是有利的。对中学来讲实际上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不是说我一定瞄准北大去,而是让学生在高考过程中,可以有更充分、更多的选择,这样的选择会促使大学竞争,只有竞争才能促使这个学校真正重视自己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
虽然刚刚进入11月,但各高校围绕明年高招的掐尖,早已是“明争暗斗”,呈硝烟四起之势。这边清华扩大联考范围,实行“六校联考”;那边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向全国161所知名中学抛出绣球;近日,又有清华围绕特长生和农村地区优秀生启动A、B两大计划;各高校或单打独斗,或联手对抗。生源大战几时休?
三问:现实情况下,多元化的录取招生出路到底是学校推荐还是联合招考?
熊丙奇认为,高水平大学联考的模式是一种制度创新,一次测试成绩被多所大学认可,降低了考生的成本,将有利推进我国打破统一高考、实行自主招生的改革进程。
熊丙奇:国家教育改革规划纲要里面谈到要进行高水平大学的联考,高水平大学的联考实际上就是在增加学生的选择权,不像现在自主招生很多学校各自为政,各自为政的结果就会变成是学生要承担更多的赶考成本。推进高水平大学的联考将是未来自主招生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从去年开始,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五所学校推进五校联考,它实际上已经为一部分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招生的机会,今年五校联考已变成六校联考,我希望在联考的规模上会进一步增加,这样会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选择空间,让更多的学校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