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透过熊市牛市看专业冷热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5-04 已有 人阅读
从2006年下半年起,中国股市开始风起云涌,股价连连攀高,新股民蜂拥入市……社会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校园内,与股市相关的金融类专业成为众多高考生的热门选择,上海市一所学校竟然有过半考生填报相关志愿。然而,考生和家长们大概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专业的冷热程度其实与股市的熊牛股一样,总是有其轮回的。
敲开专业之门
如果单从纯粹的文理分科来说,大部分与金融投资有关的专业都应列入文科(财经类专业)。在很多高校里,其他财经专业的数学课程开设的是相对简单的经济数学,而金融类专业开设的则是高等数学。由此可见,金融类专业对同学们数学的要求大都非常高,尤其是证券、保险类,其中保险专业会涉及到一个保险精算师的职业资格考试,数学科目之难让很多数学专业的同学都为之咋舌。
投资学:
金融工程、金融学与国际金融:大部分金融类专业都是从金融学专业衍生而来,金融工程和国际金融也不例外。三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金融工程更偏微观一些,主要教授金融行业内的技术、操作和原理;金融学则更偏向宏观,管理的成分更多一些。从课程上看,最直观的便是对数学的要求不一样,金融工程一般要多出线性代数和高等数学的内容,其专业课程也更多地以数学工具作为基础。国际金融因其涉及到对外金融业务,故对英语的要求会更高。
金融工程与证券投资管理:很多高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就包含证券投资管理方向,比如东北财经大学。但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证券投资管理就只属于金融工程专业同学学习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证券投资管理专业是由于股市热闹而选择金融类专业考生的“正选”。其实普通高校的该专业毕业生中只有极少数才会谋求到预期的高薪高职,也并不能很快凭借专业知识通过炒股而获得收益,只能进入证券公司从普通的职员做起——这种工作机会使毕业生会面临很多竞争。但是,科班出身毕竟比其他人机会要多,而且更容易上手和获得认可。毕业生要想获得跨国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青睐,一般只有通过考研或出国留学才有一定的成功率。
保险学:
亮出就业视窗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开放金融业,会让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就业机会的增加仅仅是局限在高质量的金融人才上:懂外语,有丰富的金融经验,形象佳……他们对初级人才,也就是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多。而且由于公司结构调整和业绩压力,四大国有银行纷纷裁员。总体来说,银行这一块对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会有很明显的增长。受到股市和金融业开放的影响,填报金融类专业的考生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供给也越来越多。需求不变甚至减少,供给增加,毫无疑问,结果只能是毕业生薪酬水平下降和工作机会减少。
股市的繁荣确实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创业机会,也会提高行业内职业的收入水平,但这种繁荣只是阶段性的。上一次牛市时,各证券公司几乎每天都在用高薪挖人才,随着牛市结束,在2005年以前,证券公司初级员工的收入每个月甚至只有几百元,而且还有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金融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就如同股市的牛熊市转换一样,有高潮必定会有低谷。
另外,整个行业的高收入水平也是一种“假象”——这种高收入是纯粹的平均水平。事实上,这个行业内管理层与基层,经验丰富者与毕业生,甚至不同公司的员工之间,都会有天差地远的收入差别。举个例子,同在天津,浦发银行的新员工收入每月在4000元以上,而工商银行的却只有1500元。
走进高校空间
由于地域关系,位于上海和北京的高校更有利于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会更快捷有效地接触到前沿金融理念,更方便为同学们争取到高端财经人士的讲座和实习机会,甚至在一线城市本地高校的就业机会也要多于其他高校。因此,同级别的高校,建议同学们报考地理位置更优越的高校,也就是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高校。
【中分段考生】金融类专业的报考热估计2008年仍会持续,中分段考生要想爆冷冲击一流大学,难度会非常大。因此,一些财经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便是不错的选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天津财经大学凭借其地理优势,师资力量雄厚,最近几年在各类高校专业排行榜的位置都比较靠前;西南财经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金融专业是“传统优势项目”,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在1998年被评为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重点学科,而并入湖南大学之前的湖南财经学院本身就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行属高校,教学实力雄厚且行业内可利用资源丰富。此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厦门大学的该类专业也有不错的实力。
中分段考生如果一定要上金融类专业,报考本地招生数量多的院校则是比较保险的选择。
【压线考生】压线考生报考金融类专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在填报志愿时选择愿意接受调剂,往往得不到金融类专业的录取结果。下边推荐几所名声不大,但金融类专业却很好的高校。
首选各地财经类院校,例如江西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这类院校的共同特点是开设金融类专业的时间长,专业教授多,说直观一点的优势,就是毕业时的专场招聘会也比其他高校多,且当地的招聘单位一般都认这些“牌子”。
其次是综合类院校。基于金融类专业报考的热潮,很多综合类院校也组建了金融系和金融类专业,其优点是经济实力雄厚,从其他高校聘请一些教授,招聘刚毕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执教,不足之处则在于缺乏教学经验。
最后的选择才是工科类院校和其他类院校。例如很多师范类院校和农林类院校也开设有金融类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几所知名高校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压线考生报考机会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