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形式花哨“掐尖”违背教育规律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0-01-07    已有  人阅读

11月初,清华、上海交大等高校推出“五校联考”自主招生模式,随后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社会上关于北大、清华等名校的高分生源恶性竞争的议论还没平息,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又纷纷抛出更吸引眼球的自主招生政策——高一高二可以直升武大,高考分数不过重点线也可能被川大录取。越来越激烈的自主招生大战被众多业内人士认为有些变味,甚至有专家指出,这种盲目跟风甚至近乎比拼的形式花哨的“掐尖”生源战,违背教育规律。

  抢苗子抢到高一高二了

  济南市民韩春田刚看到武大自主招生面向高一高二学生开放时非常想动员儿子去报考,但后来放弃了,因为班主任告诉韩先生,高中学习不单为了考大学,如果高一就获得武大的招生资格,他今后学习的全部就成了应付两年后的高考,这对孩子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构建及德智体等诸方面培养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像韩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极个别现象,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及青岛、烟台等地部分名牌高中的一些教师反映,武大等高校自主招生政策的出台,让一些非毕业学生萌发了一试身手的想法,但绝大多数在老师的劝说下放弃了。为什么这么多高一、高二学生对此趋之若鹜?这都是由武大一则2010年自主招生简章引发的连锁反应——武大2010年自主选拔录取仍通过珞珈科学文化冬令营进行,冬令营中一等奖获得者的自主选拔录取资格最多可保留至2011年6月,即两年有效。该政策的新意为,高一、高二学生如果觉得自己符合条件,也可以报名参加选拔,先取得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到时再主攻高考。武大相关负责人表示,只要是有特长的苗子,不仅是高三,高一、高二就会脱颖而出。

  但也有教育界人士对武大的做法表示异议,山师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高一学生参加高考相关选拔不应提倡,如果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以后大学要去抢初中生了,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高中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不应该为了考学而学习,否则又变成被人们所诟病的应试教育了。

  跟风攀比导致尴尬创新

  记者了解到,众多考生及家长对今年各名校自主招生政策的总体感觉是“花样繁多”,但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名校公布的自主招生政策绝大多数“换汤不换药”,甚至“只是为了争夺生源或者盲目跟风攀比而进行尴尬的创新”。个别非顶尖院校虽有突破,但涉及的考生数量少之又少。

  11月初,清华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西安交大、南京大学5所名校招生部门决定2010年实行“五校联考”,不久,北京大学推出“重点高中校长实名推荐制”。新政引起诸多争议与质疑。就在社会上关于“五校联考”与北大“校长推荐”纯粹是“生源恶性竞争的产物”的质疑声还没散去的时候,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甚至北航与香港高校联合招生等多种富有新意的自主招生模式纷纷出台,难怪考生及家长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表面上看,清华等高校的自主招生初衷是“自主命题,招揽学有所长的优秀学生”,但在具体操作中出现攀比竞争,甚至后来又出现跟风倾向。北大曾有相关负责人不经意透露,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其实是应对清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招生的对抗之策。

  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认为,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与当年的高中学校推荐并无差别,其本意根本就没有要求学校和校长推荐特长生,因为整个方案里没有关于特长生的标准和配套方法,校长推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93名学生中罕见特长生。

  省实验中学的曲希跃等教师认为,重点高校相继公布自主招生方案,且花样频出,不排除有高校盲目跟风的情况。

  自主招生逐渐走入困局

  记者了解到,按照目前各校的实际操作,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并没实现名校为国家选拔特殊优秀人才的目的。国家花费人力财力但逐渐走向畸形与困局的自主招生,今后如何发展成为教育界人士关心的问题。

  今年,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方案后,部分学者当即就表示“北大此举将撬动已经存在多年的高考选拔机制”。但随着整个选拔过程的发展,越来越多专业人士对北大以及公布自主招生政策的院校表现出了“不看好”的态度。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北大的校长实名推荐和当初的学校推荐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让中学校长的责任更为具体明确,但中学校长都不愿意一个人承担这样大的非议,其实作为全国知名高校,北大应该担当这样的责任,只要敢于制定标准,并按照标准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相信一定会得到认可。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北大这样做有逃避责任的嫌疑,如果真想选拔特长生、特殊人才,就应该大胆地将“高考重点线”这个硬指标去掉。

  专家表示,不改变现有的高考招生模式,不改变各个高校甚至是高中学校“录取唯分数论”的这种思维定式,自主招生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越来越变味,最后的结果是,高校每年都变着法地搞招生形式的创新,但每年都不可能出现实质性的内容,各校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分学生的恶性竞争上,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和特长个性的发展。

  专家提醒

  并非所有学生都适合自招

  “ 对绝大多数高三学生 来说,自主招生并非通往名校的捷径,相反,如果考生一味追求这种方式,而忽略了普通高考,则会因小失大。目前,几乎90%以上的考生还要通过高考进入理想高校。”济南中学的董洪海主任认为。

  省实验中学、山师大附中等部分重点中学的高三教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具体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自主招生考试,很难有一个具体定义,但哪些考生真正适合自主招生这种模式,基本也有一定规律。济南中学的董洪海老师说,“那些具备一定特长,且冲击相应高校存在风险的考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理想的大学梦。”

  专家还建议,高三学生不要盲目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因为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虽然考试范围还是以高考范围为主,但在物理、数学科目上都有达到奥林匹克竞赛的难度,而英语则可能达到大学四级或六级的水平。 另外,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要调整好心态,如果学校成绩不错但冲击自主招生考试失利,将对一些学生造成打击。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