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培养创新人才 怪才新出路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9-11-18    已有  人阅读

近日,北京大学招生办详细解读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的出台经过以及政策初衷。北大招生办表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将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而且,该制度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出台]

中学校长首倡

今年4月,北大召集浙江15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开了一次招生工作的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浙江省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提出,国内一些办学条件较好、生源质量优秀的中学,其校长可以以个人名义和自身信誉为担保,向名校推荐优秀学生。这个建议受到北大的充分重视。

此后,北大招办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充分讨论和调研,也征求了全国部分中学校长的意见。今年5月,北大召开自主招生战略研讨会,邀请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部分专家学者、全国部分中学校长和学生代表就进一步探索自主招生选拔新模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在此基础上,经北大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和北大招生委员会审议,形成了《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

[操作]

严格中学准入

为保证这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北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严格的中学准入制度。根据《北京大学关于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北京大学自主招生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学的办学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对递交申请的中学进行评审。

《方案》规定,评议通过的中学须在本校范围内对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信息以及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北京大学在北大招生网上对获得“实名推荐”资质的中学、校长及推荐学生、推荐理由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具有推荐资质的中学,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中学及校长的推荐资质,获推荐的学生,如存在弄虚作假等情形,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学生的资格。

[初衷]

改变“一考定终身”

北大招生办表示,在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框架下,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中学和学生能够把精力从被动地应付考试逐步转化为主动地培养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属于“增量改革”,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在不减少其他自主招生学生录取机会的情况下,通过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方式,吸收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北大。由于今年是“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首次试点,试点的省份和中学的数量很有限,因此很多优秀的中学此次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但这并不影响学生在北大自主招生中的选拔录取,中学仍然可以继续通过自主招生制度向北大推荐优秀学生。

[目标]

培养创新人才

这项政策的推出,将使学生能够从兴趣出发,把精力从被动地应付考试逐步转化为主动地培养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使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的优秀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北大接受教育。

此外,这项政策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学校长肩负着为国家、民族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优秀人才的神圣使命,他们的言行将对中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应当是社会最值得信赖的群体之一。北大招办希望中学校长能够站在为国选材的高度,倍加珍惜中学和自身的声誉,真正把那些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学科特长更加突出、更适合北大培养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输送到北大接受最好的教育。

教育部:这是有益尝试鼓励北大探索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北大试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的进一步深化的积极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教育部鼓励各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要求,遵循人才选拔和培养规律,开展一些有益的探索。

其实在北大公布了这一自主招生的新举措之后,社会上对这一政策能否得到公正执行持质疑态度,公众担心在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过程中,会受到权力和金钱的介入或影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由于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实践的范围和时间均有限,各种规章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但该负责人表示,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为这些积极探索创造宽松的环境与氛围。

该负责人还表示,希望社会各界多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欢迎社会各界严格监督,从而切实在制度、程序以及具体操作上杜绝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招生的公平和公正。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自教育部试行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各试点高校紧密围绕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目标,根据自身办学特色,招收了一大批综合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

北京四中校长:

推就推怪才没有就不荐

近日,北京大学招办官方网站上发布公示,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39所中学作为北京大学2010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中学。作为“上榜”名校北京四中的校长,手握五个推荐名额的刘长铭成了媒体“围堵”的对象。

“我不敢保证学校今年一定有符合推荐标准的学生,如果没有,我宁愿一个也不推荐。”对于这项明年就要付诸实践的新举措,刘长铭反复强调“宁缺毋滥”,他认为值得推荐的学生应该是可能成为像钱钟书、吴晗这样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过人才华的特殊人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均衡”发展的优等生。因为在他看来,“校长实名推荐”并非名牌大学为了争抢优质生源想出的新花招,而是对现有录取制度的探索和补充。

他说,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突出的是公平和效率。这种方式导致考试对一些学生而言成了专门的“技术”,一旦考完了,之前所学的知识很快就淡忘了。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是一个统计意义上的高水平的群体,但是,并不是只有各科目都能拿到高分的学生才有培养价值,相反,一些杰出人才有各自独特的发展轨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其他的录取方式进行补充。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