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对待自主招生、小语种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9-10-12 已有 人阅读
"“选小语种还是英语?”是北京考试报与新浪考试频道高考志愿系列调查之二。截至4月10日下午2时共有2382人参加了本次调查,其中家长954人,占40%;北京中学生130人,占5.46%;外地中学生415人,占17.42%;大学在校生352人,占14.78%;大学毕业生312人,占13%。70%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更愿意选小语种专业,首选英语专业的调查对象占30.38%。"
又要高考了,想想我去年的现在应该正在大连参加考试吧,我现在也只是一个大一的学生,但是我想我对高考有着比老师更真切的认识和自己想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那时候自己很迷惑,也没有一个人能冷静的分析,小语种考试,自主招生的好处和弊端。不敢说经验,只有一些教训,但是如果说成功掺杂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经验又不适用于所有个体,那么我们至少能吸取教训,及时发现前方的陷阱和悬崖。
先说自主招生,用大白话说就是,防止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不在高考这一哆嗦中发挥失误而误了终生的考试,同时也是名牌学校拉生源的一种方式。具体的考试形式就是学生提前参加某大学自主设立的考试,如果通过,可在学生已过一本线的基础上适当降分。暂且不说降得10-20值不值得高三的考生千里迢迢去参加考试,去了还不一定能考上,关键在这个“已过一本线”。殊不知高三学生的心理是最易起伏的,考不上,白耽误时间,自己后悔着急;考上了,难免有了依赖心理,放松了要求。我们学校当年就有这么一个人,考上了清华、山大,还有什么学校记不清了,自己于是乎骄傲的不得了,结果没过一本线,全白搭了。。。
从我的文字中不难看出,我不赞成自主招生。就向前面说的,这个考试是谁都能去参加,但是真正适合利用这个考试走进大学校门的人,是那些在中学里很拔尖,那些高考如果正常发挥一定没问题的。下面说一个绕过高考上大学的方法。
对,就是我以前参加的小语种考试。小语种,是指联合国非通用语,包括日语,西语,法语,德育……很多很多。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能够熟练掌握一门语言与人交流的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而语言类学校却面临着无人报考的窘境(一是那时候国家和国外合作不多,二是人们还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因此国家出台了这个考试。现在的情形是,小语种是一项比高考更严峻、淘汰率更高的考试!!
这个考试适合什么样的学生呢?
与自主招生不同,小语种多是学校推荐到高等院校考试,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允许自荐,比如中传,浙大等等。说他是捷径,能绕过高考,是因为小语种考试一般只考语文和英语(一些较好的学校还考数学,ps:像清华这样BT的学校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对于其他科成绩一般的同学可谓是天籁之音。但是考上这类学校就意味着以后一辈子要靠语言吃饭了,所以,强烈建议那些热爱语言(是热爱而不是喜欢)的同学参加,如果参加这个考试是为了可以不高考,有这种想法的学生无意识自己骗自己,自己高考前是轻松,不用准备那么多科目,可以后苦的还是自己,只顾眼前利益,目光太短浅。
报考外语类专业,无论是小语种专业,还是英语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对学习语言有兴趣。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背单词、学语法、听录音,还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如果缺乏兴趣,会觉得很痛苦。不要因为外语类专业热门或者就业好就盲目报考。其次,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比较强。语言是用来交流和运用的,有的考生文字功底不错,但性格比较内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就不太适合学纯语言专业。再次,喜欢外语不一定学纯语言专业。报考外语同其他专业结合的专业,比如英语旅游、英语外贸、英语新闻等专业,也可以得到专业的外语训练。同时社会对既有专业知识,外语能力又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很大,这些专业的就业形势很好。
就我的经验,我再介绍几个关于小语种考试的tips:
1.一定要专门准备一下面试。
我敢100%肯定,凡是参加小语种考试的同学,都知道要准备面试,但是怎么个准备法?仅仅是练练口语就可以吗?答案是否定的。小语种的面试,考察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口语水平,更重要是一个人的气质,不需要你长的多帅,面试的时候大大方方,服装得体就够了。在面试中遇到不会的单词(有的学校考口头翻译),老老实实就说自己不知道,并请老师告诉自己,自己再完成翻译。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故意来考察你的。
知识方面,对每个学校的考试形式一定要心中有数,到了考试的时候本来就紧张,更要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2.笔试。一般学校和高考一样,但是我就是在这方面吃了大亏!强烈bs一下北外!语文除了作文之外都是选择!我不找客观理由,但是都是选择表面是避免了主观题带来的不公平,同时提高了录取效率,但是据我而知,北外是录取效率最低的!成绩半天才能出来!学校又在北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点到为止
3.心态。小语种就是一次额外的机会,要始终记得,高考,才是自己真正的考验。因此,怎样分配时间,怎样调整心态,现在高三的孩子们比我清楚。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专业毕业生高大伟:
很多考生选择小语种是抱着容易就业的想法,但是事情都是两面的,小语种专业人才供应少的另一面就是需求少。与通用语言的主要差别就是小语种的应用空间狭窄,国家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机会少,使得毕业生就业时机会远远少于其他专业。
因此,学习小语种专业只学一门外语是不够的,最好有一定的承载物,也就是学一门外语当载体工具,另学一个学科作为内容。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语言有依托点,所谓言之有物;就业角度,无疑拓宽了就业面。大多数外语教学都实行了辅修制,外语加专业的学习策略,增加了小语种专业的学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