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自主招生四新大变化引发质疑 偏爱特殊才能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9-10-09    已有  人阅读

 高校自主招生四大新变化引来公平性质疑

  元旦过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又要开始了。近几年来,高校的自主招生越来越拥挤。湖北省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11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的权力。相比去年,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又有了新的变化和趋势。

  招生比例不再受限

  “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的规定,在2009年将被打破。

  上月,武汉大学发布其招生政策时表示,2010年的计划更是将达到10%,通过自主招生能进入武大的学生将达到700多人。省外高校中,北大明确表示,2009年将从以往的5%扩大到10%左右,山东大学则准备从5%提高至8%。

  2009年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再有5%的限制,这让不少高校能放心地增加招生计划,同时对优秀考生给予更多政策优惠。

  自主招生降低门槛

  高校自主招生权在增强,各高校自主招生的“门槛”却越来越低,报名要求呈现降低的趋势。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将录取尺度放得更宽,考生高考(论坛)总分(含政策性加分)达到或超过人大在当地同科类正常录取线下30分,且不低于所在省的重点线,就能录取。

  省内高校中,如果你高中时参加国家级外语比赛,并获得二等奖。这可能成为2010年迈进华中科技大学的“敲门砖”。

  2009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把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也纳入自主招生的报名范围中。2009年华农的自主招生报考资格进一步放宽,只要具备四大条件之一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华中师范大学的报名条件由去年4项合并为3项,其中一项“高中阶段思想品德和能力突出,年级综合排名靠前或在文学、外语、社会工作、科技创新、写作等方面有突出才能或有潜质的学生”的表述最为明显,只要考生认为自己有上述特长即可报名,在这些方面校方不再作具体的获奖等级证书类限定。

  纷纷增加笔试环节

  相对于去年,湖北省高校更加重视笔试这一环节。据悉,武汉11所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中,目前9所高校都设有笔试,仅剩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两所省属高校未设笔试。

  2009年,武汉大学增加了笔试淘汰环节;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甚至表示仅进行笔试,取消面试;华农自去年开始实施自主招生,当年不设笔试,而仅以面试为主,2009年则新增笔试……

  据部分学校介绍,之所以增加笔试,因为在中学确定名额前,不少家长就开始“做工作”,找领导批条子,给老师说好话,甚至不惜为孩子造假获奖证书、申请资料。而面试容易掺杂更多的主观成分,弹性空间太大,影响评价公平,面试的学生太多,考官的精力有限,面试时间太短,较难客观地衡量学生素质。

  “有些考生在面试时表现非常优秀,但录取时发现,其高考分数并不理想。”华农一招生负责人说,“而另一些学生面试成绩稍差,但综合素质和笔试能力很强。增设笔试环节来加重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考查。用笔试加面试的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素质。”

  偏爱特殊才能

  清华大学通过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少女作家蒋方舟;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覃思因一幅《我与大佛试比高》的“牵线搭桥”而受清华大学招生工作人员的青睐。

  2009年,武大、华师率先“破格”:可适情考虑破格录取一本线下学生。武汉大学规定,2009年首次在本科一批线下录取有特殊专长的考生,自主招生比例提高,约招760人;华师将“师德”首次纳入该校师范类考生测试内容,对一本线下的特殊人才,可考虑降分录取。

  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所需要学生特点也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各大高校越来越青睐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读者提问

 

  自主招生变化引发四大质疑

  自主招生考试四大变化,引来热议,公众普遍认为利大于弊,当然也存在几点质疑。

  门槛降低,录取质量能否保证?

  北大、清华、武大等高校日前先后公布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与往年相比,自主招生将不受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对此,有关评论认为自主招生门槛进一步降低、比例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能出现诸多腐败与不公平问题,而社会上对于这种新政策也无法完全打心底地给予信任。

  录取的比例提高、门槛降低,录取的质量能否保证呢?某省属高校的教师提出质疑,虽说放宽限制条件,给更多学生跃跃欲试的机会,但这能否确保录取学生的质量,保证高等教育的品质?面试的人数增多会不会出现面试时只是走个过场,面试官只打印象分。

  外省考生处于劣势?

  赤壁一中的周同学,去年参加了河海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她报的是物理系。“笔试环节题目很灵活,和书上的知识点没什么大联系,不过一难齐难,河海大学设了很多轮面试环节。”她告诉记者,“也许自身实力有限,但也希望知道到底哪方面的能力弱了,别人又强在哪里。”对那些面试环节的公平性,她说:“毕竟我是外省的,在那个省也没什么关系网,与本省的相比,是很吃亏的。其实应该在本省尝试。”

  而该校的周老师认为无论是中学推选还是大学考核,其体制和运行都是比较公正、公平的。但是在中国这个人际关系复杂、处处讲人情的社会大背景下,没有一定的人脉基础,在外省面试是比较吃亏的,所以更多的学生选择本省学校。

  能否切实做到公平、透明?

  自主招生面试环节很重要,有人认为这过程中可能出现“走后门”情况。还有人认为,自主招生不够透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更加透明。网友张女士去年陪同女儿去北京两所高校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报的是中国传媒大学,但后来录取的时候只是收到了一张通知书,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其他参考人的任何信息。但同去的另一个家长的孩子,报的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其录取名额被全部挂到了网上。

  “偏才”凭何界定?

  蒋方舟和张孟苏。前者是少年作家,被清华大学降60分录取,后者据说是因综合素质被新加坡某高校看中后被录取。而与之相反的是,北京大学在2006年自主招生时,曾经遇到一位“少年作家”来自荐,招生老师仔细阅读了这位同学的作品,发现在其书中还有一位当今文学名人写的评语。但是,北大最后没有接纳他作为自主招生的对象,理由是“在这位同学的成绩单上,数学很少有及格的时候。”这就让人产生困惑了,到底什么样的人是“偏才”?采访中,有部分高中老师认为,北大的自主招生原则是全面发展,但略有侧重,由于不同的学校录取标准不一样,对“偏才”的界定也存在着差异。这个分歧也存在于中学评定中。一省重点高中的副校长认为,各学校实力不一样,评级标准也不一样,而在综合素质评价里一律是“三好学生”,显然这对其他优秀学生不平等。

  专家声音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叶显发教授

  实行档案公开设立社会监督员

  要加强自主招生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力,高校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运行,实现信息公开化。不仅是程序公开,录取名额公开,最好是录取考生的详细资料公开,包括其特长、优势、表现。让落选考生心服、让考生家长信任。

  社会上对自主招生考试最大的忧虑则在于面试环节,笔试有分数作为考据,而面试的主观成分很大,这也是造成公众不信任的主要方面。对此,叶教授认为高校需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还可以尝试着利用群众监督。效仿法院的“陪审团”形式,高校向社会上发出公告,征集监督员,社会人员可以申请,高校根据提交申请来抽签决定社会监督员名额。为了防止社会监督员的不公正,可以根据面试环节、时段,对抽中的社会监督员分批安排,轮流监督,从而树立自主招生考试在社会上的公信力,让自主招生考试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