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分填报志愿,高考新政下的考生填报指导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4-16 已有 人阅读
估分时要慎重,不要太过轻率自负,也要切忌因胆小而错失良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答案全面估计,这样的情景将一去不复返。
高中生李晓梅在最近一次兰州市模拟考试总排名中名列779名。她说:"(知道分数后)高考填报志愿就会更有把握。"
本报记者邱瑾玉 实习生 高利娜 王艳
那些既成的遗憾
3月,魏欣荣收到了武汉大学的静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过来的照片。照片中的校园樱花烂漫,静雯背倚樱花树,长发上散落着粉白的樱花花瓣。
在过去的3年里,每到3月樱花盛开的时候,静雯就会把自己和樱花的照片准时发给魏欣荣,这是她们两人的约定。虽然她已经习惯了在北京一所工科学校的生活,但魏欣荣还是有一点淡淡的伤感。
那一年高考结束,魏欣荣不得不再次依据自己预估的分数填报志愿。她的选择相当保守,只估了570分。魏欣荣所在的中学对当年重点大学的录取线预测是文科560分。进入武汉大学的新闻学院深造是魏欣荣上高中以来的理想,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想要考上武汉大学,至少要比当地最低分数线高出30分左右。显然,这次的分数想要考取武汉大学是不可能了。
填报志愿时,家里人的态度是不管怎么样不能够再复读了。魏欣荣咨询了学校的老师后,给自己订了一个原则:"一本"选一个稍微弱一点的学校,但要保证一个好一点的专业。最终,她选择了北京一所高校的会计专业,放弃了自己的新闻理想。
而实际上,等到最后分数出来,魏欣荣的成绩是620多分,远远超过了武汉大学在甘肃的招生分数线。她的同学静雯当时估分是580多分,她没有任何犹豫,第一志愿填了武汉大学。
兰州大学的赵勇刚说:"一直以来按我自己的实力,我将武汉大学作为自己的高考目标。高考时,我状态很好超常发挥,估分后我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较高,便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梦想,报考了北京师范大学。可没想到那年甘肃的分数线很高,北京高校录取的分数大幅度提升,我滑档进了兰大,与梦想失之交臂,当时真的很恨这种估分填志愿的方式。"
从小喜欢文学的李倩,上学后最骄傲的一门课是语文,作文也总是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高考作文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估分50分左右,没想到分数下来,语文成绩却很低,查问之后才知自己的作文分数太低,最终因为与分数线差两分没有上线。补习了一年后,李倩上了济南大学。
王丽在班里的名次一直处于中上,而且成绩也较为稳定。去年高考状态超好,领到答案的那天,通过比较正确答案,她发现自己的正确率很高,而且分数也高于以往。后来打听了班里好几位前几名的同学,他们的正确率居然都没有王丽高,于是便怀疑自己的分数,在上报老师时故意压低了40分,并且报考了分数较低的一所重点院校。然而,分数一下来她就后悔了———分数比估计的高出60分,报考四川大学没有问题。
作为高三年级班主任的宋东江老师说,最操心的事就是每年高考完学生们估分报志愿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学生"十年寒窗",终于要面临人生第一个转折,自然是高兴。可是每年都有学生因为估分失误而填错志愿,与大学失之交臂。这令他十分痛心,却也只能叮嘱学生们估分时要慎重,不要太过轻率自负,也要切忌因胆小而错失良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答案全面估计。他更希望高考志愿报考制度方面的改革,能让学生们有个更透明和宽松的报考环境,从而减少因为估分所造成的人才流失与资源浪费。
一位学生家长说,她的孩子平时成绩不稳定,估分的时候和儿子一起估了三遍才定下来。报志愿时又各方收集信息,把近三年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都复印下来进行比对,又一遍遍地请教老师,还请在这方面较有经验的同事到家里来,向他们请教。最终才填好孩子的志愿表。分数没下来的时候是整天吃不香睡不好,等分数下来看与估计差得不多才稍微安心些,再等具体的录取分数线。等一切都尘埃落定了,看到辛苦总算没有白费,这才长舒一口气。再看看周围同病相怜的家长们,真是心中滋味各自知啊!
距离高考还有69天的时候
兰州二中教务主任马秉禄认为,估分填报志愿会影响到考生的正常发挥。他说:"考生在考场既要紧张答题,又要记住自己的答案。有的甚至在考场上宁可题目做不完,也要留出15分钟左右时间来记住或抄写答案,为的是准确估分。在这种状态下,考生怎能集中精力完成答卷,考出应有的成绩。"
西北师范大学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分析认为,估分报考志愿至少在几个方面有弊端:一是不利于生源分流,学生根据估计的分数,对照头一年重点院校的入学分数线,填报了这些学校,由于不知道报考同一所学校其他考生的情况,容易发生严重的"塞车"现象,由于录取名额有限,这几所好学校招生计划完成以后,将不录取的考生调到了第二志愿。由于同档次的学校第一志愿也已录满,不再考虑第二志愿。尽管这些第二志愿学校也清楚,报第二志愿的学生可能比已录取的学生分数还高,也只好惋惜地说声遗憾,最终他们连进普通院校的机会也失去了。二是不利于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考生估分不确定性很大,误差在所难免。每年都有高分考生因为填报志愿不当而未进入理想的院校。而一些考分相对低的学生可能因为志愿合适而进入了重点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