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必看:就业前景看好的国家特色专业盘点
发布于 2014-05-05 已有 人阅读
特色专业是指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社会认同并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建设高校特色专业,是国家为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对相关专业进行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而采用的一项举措。
近年来,教育部、财政部分批公布了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有三大类。这几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或体现学校的行业背景,在国内相同领域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特色鲜明;或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需求,关照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和优先发展行业;或紧扣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分布在中央部委所属和地方高校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考生们提供了了解高校专业实力和特色的全新视角,提供了从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未来、填报高考志愿的重要参照和选择指南。
特色专业建设点或体现办学特色,优势突出
鲜明的办学特色、明显的办学优势,在全国同类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是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典型特征。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培养人才。
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共有2800多个。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面向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培养人才,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显的办学优势,在全国同类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社会声誉。
素有“建筑老八校”美誉的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后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后并入重庆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校,其建筑学国家一级学科在历次学科评估中的排位虽有交替变化,但前8位的排名至今未能撼动。这些高校的建筑学一级学科支撑下的建筑学专业,也几乎悉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说到这里,也许考生会问,学科与专业是什么关系?这里特做一说明。上面提到的“建筑学”一级学科和“建筑学”专业,前后两个“建筑学”虽然名称相同,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学科目录”中的“建筑学”一级学科,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而组成“建筑学”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等二级学科;后者是“专业目录”中的“建筑学”专业,主要针对本科教育,“建筑学”以及“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所属的“专业类”是“建筑类”。再如下文将要涉及到的东华大学的“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纺织工程”专业,前者由“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等二级学科组成;后者以及“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所属的“专业类”是“纺织类”。“学科目录”与“专业目录”虽为不同的目录体系,但二者之间对应的层级即“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与“专业目录”的“专业类”,大体上是一致的。如“学科目录”中的“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分别与“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类”“纺织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可见,高校的学科实力往往决定相关专业的优势。
在众多的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中,有许多都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强劲的学科支撑。东华大学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该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所属的纺织学院,其前身为创建于1951年的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系,是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并体现东华大学纺织特色的主体学院。该院纺织工程本科教学,以获得世界纺织教育界权威组织英国纺织学会的认可为标志,迈入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该校纺织工程专业支撑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在连续三次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同类学科第一。
在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承建院校中,武汉大学作为“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拥有较多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高校之一。其图书馆学专业,是目前国内同类专业中仅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其所属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国内最早的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独立成立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成为中国第一所独立的图书馆学高等学府。现代图书馆教育由此而引入中国,并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档案学教育的先河。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56年建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84年建立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学院图书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位居榜首。武汉大学图书馆学专业何以能在国内同类专业领域中独树一帜?在我们梳理了其发展轨迹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行业背景只是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优势的一个方面。吉林农业大学虽为农业院校,但其以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家政学,却是该校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唯一与“农字号”不占边的专业。吉林农业大学1993年开始创办家政教育专业函授大专班,1997年成立家政研究所并创办《家政与生活》杂志,1998年牵头成立“吉林省家政学学会”,1999年开始家政教育专业的大专层次学历教育,同年,以家政学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的社会学硕士点开始招生。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正规学历教育的第一个家政学本科专业。
了解一个专业的创办历程、发展轨迹和学科优势,有助于我们对“什么专业好”做出理性的判断。但许多考生往往会认为,录取分高的就是好专业,录取分低的就是差专业。其实录取分高的专业并不一定代表比录取分低的专业实力强,反之亦然。比如北京工业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近年录取分相对来说并不高,但该专业在北京工业大学却有很强的实力,不仅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其支撑学科材料学是北京工业大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该专业所属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新型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基地等。可见,跟着感觉走,不如跟着“特色”走。如果能对所报专业进行综合考量,并以“适当”的分数读到“适合”的专业,无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除了“什么专业好”,“什么地域好”也是考生常常纠结的问题。在众多考生的高校地域选择中,北京、上海或省会城市一定是热门地区。然而,地处温州的温州医科大学,却吸引了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包括“985工程”“211工程”在内的不少知名高校的瞩目。这些高校纷纷借鉴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的教学模式筹建或建设眼视光学专业。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于1988年开设以来,目前已形成本专科、七年制本硕连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继续医学教育等较为完整的眼视光学培养体系,成为我国眼视光学高等教育的引领者。
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还有如北京大学的哲学、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北京林业大学的风景园林、北京语言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北京师范大学的电影学(原影视学)、天津工业大学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复旦大学的管理科学、同济大学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上海海事大学的交通管理(原航运管理)、上海商学院的工商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内蒙古科技大学的冶金工程(稀土工程)、辽宁大学的国民经济管理、长春理工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黑龙江大学的俄语、南京大学的天文学、南京审计学院的审计学、中国计量学院的质量管理工程(原产品质量工程)、浙江万里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厦门大学的海洋科学、江西科技学院的汽车服务工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学、河南工业大学的粮食工程、武汉理工大学的物流工程、中山大学的人类学、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西北工业大学的复合材料与工程、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翻译、兰州大学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等。这些国家特色专业,堪称同类专业领域里的翘楚。
特色专业建设点或关照紧缺人才,需求迫切
围绕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而形成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教育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和外语非通用语种、农林医疗、石油地矿等相关专业领域。
教育部等6部委200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为紧密配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全面实施,切实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今后一段时期,要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支持农业、林业、水利、气象、地质、矿业、石油天然气、核工业、软件、微电子、动漫、现代服务业等重点公益、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领域以及新兴产业的紧缺人才培养。
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目标,正是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优先发展、紧缺专门人才和艰苦行业领域,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形成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和特色专业建设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集中在经济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新闻传播学类、教育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水利类和外语非通用语种、农林医疗、石油地矿等相关专业领域。包括清华大学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学(国学方向)、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工程类、林业工程类)、天津大学的工商管理、复旦大学的软件工程(系统软件、数字媒体、企业信息化3个方向)、忻州师范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东北财经大学的会计学(会计学国际化人才培养)、延边大学的朝鲜语(外语非通用语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河海大学的水利水电工程、浙江大学的数字媒体技术(动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信息安全、山东大学的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质学、中南大学的安全工程(煤矿与安全工程)、湘潭大学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原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广西师范大学的物理学(师范教育)、海南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师范教育)、四川大学的口腔医学、西南财经大学的金融学(金融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西南大学的蚕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贵州大学的植物保护、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师范教育)、云南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教育)、新疆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天然气)等,共有500多个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开发力度。根据《纲要》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金融财会、国际商务、生态环境保护、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农业科技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宣传思想文化、医药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将体现志向和意愿的高考志愿与社会急需紧缺人才相关的专业相结合,是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特色专业建设点或紧扣新兴产业,前景看好
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第三类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2010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并计划用20年时间,使这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近80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集中在部分高水平大学。这些特色专业建设点涵盖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域。“节能环保”领域如北京化工大学的能源化学工程、南开大学的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山东大学的环境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如北京邮电大学的物联网工程、华北电力大学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生物”领域如中国农业大学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上海交通大学的植物科学与技术(植物生物技术)、中国药科大学的生物制药,“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电子封装技术,“新能源”领域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资源勘查工程、东北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西安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材料”领域如东南大学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兰州大学的功能材料,“新能源汽车”领域如重庆大学的车辆工程等。
作为我国未来的主导和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显著增加。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是一个风向标,对考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高考志愿的填报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