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专业选择权”还给学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于 2013-06-05 已有 人阅读
高考临近,如何选一个好学校报一个好专业,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调查显示,在报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表示了解所选专业,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选择一次专业。(6月4日《中国青年报》)
高达92.1%的人觉得现在盲目选专业的学生很多,仿佛都是学生的错,而大学表示“转专业的成本很大”,直白地说,就是让学生默默承受,更有人认为,“应着重思维和方法的培养,专业不必与职业完全对口”,这些理由成立吗?
在文凭没有贬值之前,专业与职业对口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全部展现,因为拥有了学历就拥有了未来,很多单位也并不看重个体所学专业,但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大学开设专业越来越多,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让专业与职业对口,尊重学生意愿是一道必答题。
应当承认,“仅一成学生了解所报专业,七成将反悔”的出现与我国大学专业选择机制的计划性有关。每年都是学校公布招生计划,学生通过高考志愿填报专业,看似合理,实则是一种严重不对称的博弈关系,学校完全掌握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分配”各个学生到各个专业。一旦到了某个专业,除了接受别无选择,专业选择权被长期悬空和搁置。所谓学生意愿常常只是一句空话。
正因为如此,要消解七成学生反悔“专业”,就应学习国外大学的做法,给予学生专业选择权,而不是一味诟病家长跟风、学生盲目。美国大学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一至两年之后再确定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麻省理工学院鼓励所有学生,不管他们入学时是否已经有了学习某个特殊领域的计划,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对该校提供的专业进行广泛地探索。道理很简单,他们认为,专业选择是一个重要的决定,需要学生进行调查、理性判断和创造性研究。而在我国大学,由于存在利益分配、资源配置和管理刚性等问题,导致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选择权上,学生专业选择权故意被遮蔽。
现代社会基于“专业-行业”进行分工,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人生道路完全不同,专业选择限定着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和流动方向。从成本的角度讲,个体也不可能通过二次上大学的做法来实现专业选择。那么,尊重学生意愿,让学生专业选择权落地就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不仅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要求,更是公众意愿的集体要求。对此,谁能故意熟视无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