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考高”心态下的复读怪圈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9-09 已有 人阅读
广东今年的高考复读生据估计将超过10万人 。教育部明文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后,民办复读机构注定要门庭若市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桦(化名)平时成绩一直在重点本科线之上,在得知自己495分的高考成绩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阳朔放松心情,准备复读,再战明年高考。
多数人想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或家庭的命运,不过有些人的想法更具体——通过高考实现上名校的梦想……因此,每年高考一结束,除了自然形成的高考落榜生选择复读之外,还有不少的高分考生或者上线考生也走进了复读班。一项调查表明,2007年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的1010万人中,有289万为往届生,占28.6%。日益增加的复读生,又会造成相当比例的应届生不能在当年被高校录取,被动地成为下一届的复读生,复读的怪圈在一轮一轮重复下去。
“复读圈”中的怪现象
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广东高考考生选择复读人数为5万人左右,2007年上升到8万人,今年人数预计将超过10万人,最高可能达到12万人之多,占今年高考考生总数的18%,接近两成,为历史之最。
记者在广州多家复读学校走访时发现,招生现场十分火爆。“今年的情况比前两年要好很多,最近一段时间,电话和上门咨询的考生不断,还有很多从广州市外赶来的。”华兴文化培训学校教导处彭主任说,“由于扩招有限,今年广东学生不能上大学的将会比去年多出2万人,这意味着复读市场更大。同时,今年首次实行知分填志愿,现在看来,扎堆现象很明显,将有很多孩子上不了理想的大学,如果他们要上理想的学校,就要考虑复读。”对于复读怪圈的形成,彭主任表示:“任何人都有追求成功的权利,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现象。”
落榜考生选择复读,自然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许多被录取的考生也选择了复读,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被志愿学校录取的考生。在今年刚刚结束的高考录取中,记者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民办高校似乎对那些高分考生并不“感冒”,反而对一些低分考生青睐有加。一位民办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一见高分考生就头疼不已:录吧,就怕不来报到;不录吧,又报了志愿。
广东省招生办一位负责人分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三个原因:有些中学为追求表面上的录取率,要求所有考生都填报专科高职志愿;有的考生本科落选后,虽然决定要复读,但还是填报了专科高职志愿,似乎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复读更有面子;有些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报考院校的收费标准、办学条件、专业设置等情况并不了解,等收到录取通知书或前去报到时,由于录取院校不适合自己而决定放弃。
该负责人指出:“被录取考生不报到,造成的资源浪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一个学生不报到,就意味着白白浪费了一个宝贵的招生计划,也意味着占掉了其他考生的录取机会。再则,广东省的高中教育资源并不富有,可以说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大量的复读生涌入,势必使第二年的高考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盈速教育网首席教育咨询专家邱健仕认为,这场关于学生录取不报到的争论,其核心是“教育以何为本”。即便是现在知分填志愿,填报志愿对学生来说依然像一场赌博,第一志愿落空,第二志愿往往就成了摆设,优秀学生一下子被扫入二流院校,考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恰如其分的选择。
“考高”,折射社会利益博弈
在今年广东省的高考状元中,物理类总分状元杨开是第二次参加高考。去年他以634分的成绩与第一志愿清华大学失之交臂,心有不甘的他决心复读一年。今年,他终于以692分的高分如愿以偿。随着各省高考状元的出炉,人们发现一个特别的事实,贵州、山西、陕西、黑龙江省的文科状元均为复读生,重庆、吉林、黑龙江、辽宁的理科状元是复读生,黑龙江省的四个高考状元中就有三个复读生……而且,据报道,这些状元在第一次高考中的成绩并不差,大都是为了更好的学校而选择复读。
高分复读现象又一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高考还是“考高”,越来越多的同学和家庭满足的并不仅仅是一份录取通知书。暨南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秋枫认为,“考高”热的形成其实折射出当前的社会心态。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加大,使得‘考高’热逐年升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考上大学有书读,毕业时就可以找到较满意的工作。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档次低的院校毕业生就业时明显处于劣势。所以,以前的“考上大学”逐渐演变为“考上好大学”,甚至极端到“考上北大、清华”。
“考上一本想冲名校,上了二本想读一本,过了三本和高职高专的学生又想读公办大学本科,‘考高’热自然就出现了。”马秋枫说。
记者采访了多所复读学校和教育机构后发现,那些本来基础较好,平时成绩相对较高,志在进入一类高校,但由于考试出现意外失误的考生,再搏一年,成功率较高。但是,对于原来基础较差的考生,复读的结果普遍并不乐观。 而复读生中以复读一年的为主,复读两年的占10%。这其中有80%的学生成绩上升,10%的学生成绩持平,也还有10%的学生成绩下降。
由于公办学校的退出,今年民办复读学校纷纷扩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地区开设高考复读的民办学校上百家,广州地区接近30家,其中近1/3是今年新办的复读机构。与此同时,复读学校纷纷提高了学费,仅以广州为例,大多数学校普遍提高1000至2000元不等,万元学费几乎成为基本起点。
“每个复读生复读一年,至少需要花费3万元。”一位对复读市场颇有研究的人士说,“仅广州市,每年的复读市场就超过3亿元。面对这么大一块‘复读经济蛋糕’,谁都会动心。因此,近年来,一些很少涉足高考复读培训的民办教育机构也开始加入高考复读培训行列中来,更加剧了高考复读培训市场的竞争。不少学校为吸引考生,甚至承诺考生达到一定标准就给5万至10万元的奖励。”
邱健仕指出:“随着今年公办高中的退出,民办复读学校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
复读不应成为社会化心态
在高考两个月之后,李桦再次回到了教室。从课桌上两堆半尺高的复习资料里钻出头,擦擦额头的汗珠,喝上一口水,李桦又深深地埋进书堆之中。虽然她接到了本省一所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但最终还是选择复读。李桦说,看到同学都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自己不服气,“关于复读,其实大家现在都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今年没有发挥好,第二年再冲刺,我们现在高中越来越像四年制了。”
其实不仅仅是高考,我们很容易发现,考研、考博、考职称,甚至考公务员都已经成为很多人“不成功,不罢休”、年复一年的人生追求。一些考研专业户、考公务员专业户已经不再让人惊奇。
马秋枫指出:“这种单一的价值取向并不可取,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复读心态,很大程度是由于社会资源的稀缺和社会评价体系单一化造成的。‘现代范进’的复读心态形成,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往往容易形成压抑的社会情绪。如果这些人的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就会形成新的或者更难化解的社会矛盾,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许元纯同样认为:“关键就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与学生们利益相关、行之有效的考查机制。今天的高考、考研、考公务员,包含着太多的功利因素,分数几乎决定了一切。当我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在人才的选拔机制上却依然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