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高校就业能力排行:4成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9-05    已有  人阅读

  晚报记者 张骞 报道

  近日,一份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显示,上海9所211工程院校近4成毕业生就业与专业不对口。而随着今年本市实施平行志愿后,院校专业之间考分差距缩小,高校根据考分来按专业录取考生实际作用已不大。专家指出,大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教育,随着平行志愿的改革,本市高校本科阶段通识教育改革也应提速,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不同专业的适应能力。

  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突出

  近日,麦可思通过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发布了2008年度“211”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本市交大、复旦、上外、财大、同济、东华、华师大、华理、上大等9所“211”院校均排位进前25名。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一项“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指数上,交大为66%,复旦为61%,上外为62%,财大为55%,同济为72%,东华为68%,华师大为67%,华理工为73%,上大为59%。平均指数为64.8%。这表明,这 9所院校约35.2%的07届大学毕业生出现了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

  该调查还同时揭示了工作与专业相关率最低的10个本科专业。其中,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率”只有33.1%。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一些非211高校的个别专业中,工作和所学专业相关率更低,只有10%左右。

      平行志愿加大专业录取不确定性

 今年本市高考实施平行志愿后,学生被院校专业录取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强。今年高考的小刘最向往的是同济的景观学专业,可因为分数线的差距,小刘最终被调剂录取到医学专业。虽然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苦恼已经伴随而来:“我可从来没想过要做医生啊! ”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原则下,考生一般首选学校。为了进入一流大学,考生对专业一般都表示“服从志愿调剂”。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认为,学生志愿填报多数由家长做主,而家长往往重视学校名气,并不注重专业,导致考生个人兴趣得不到满足,不利于考生的学业,甚至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

  实行平行志愿后,还导致录取考生分数段集中,强势专业和普通专业考分差距较往年明显缩小。实际上,高校根据考分来按专业录取考生作用已不大。

        本科通识教育改革应提速  【专家说法】

  高等教育专家、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认为,造成大学生工作与专业不对口有多方面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膨胀较快,办学点增多,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情况不一致。 “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是双向选择,因此只有让学生的专业适应面更广。 ”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大学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基本面向都是超越专业的。这也是美国的许多大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选择专业的原因之一。看看美国大学里最永久性的科目,比如文史、数学、科学、宗教、艺术等等,都属于这种基础课程之列。

  “随着平行志愿的改革,高校本科阶段通识教育改革也应提速。 ”熊丙奇表示,通识教育和学分制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强化基础能力的同时,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增强专业适应面。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