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称开设儒学课堂不是回归穿长袍读八股

来源: 新华网       发布于 2012-10-26    已有  人阅读

 大学里设儒学课堂,儒学课怎么上?是不是要“穿着长袍读八股”?和常见的“读经班”又有哪些不同?山东大学全国首个儒学课堂“尼山学堂”开班近期引发网友热议。日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学典接受新华网《第一回应》栏目采访,对“尼山课堂”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本硕打通、中西打通

  新华网记者:此前许多大学也出现了“读经班”,这次山东大学设立“尼山学堂”与此前的学习班有何区别?

  王学典:孔子出生地是位于曲阜市城东南30公里的尼山,所以我们将这个儒学课堂命名为“尼山学堂”。许多高校设立的“读经班”是在既有学科分类框架下,为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爱好而设立的,不是以一个专业的学科面貌出现的。山东大学首期“尼山学堂”于今年10月8日正式开班,它是从本科阶段开始、致力于培养古典学术研究人才的本科教育,而非短期培训。

  在设立儒学学科之前,本科教育中不存在“儒学”这样的一个学科,在硕士和博士培养中有这样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哲学、历史和文学中都包含着儒学的相关内容。但我认为那是被现代学科分类割裂后的儒学,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整体的儒学。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整合文、史、哲等相关学科,恢复儒学“亦文亦史亦哲”的整体性特征。

  新华网记者:“尼山学堂”采用一种怎样的培养模式?是不是只教授儒学经典?

  王学典:“尼山学堂”课程设置以“本硕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为理念,主要以经史子集等原典研读和专题研讨为主,设立了“周易导读”、“诗经导读”、“尚书导读”、“仪礼导读”、“礼记导读”、“左传导读”和“四书导读”等相关课程。同时,学生要按学校规定修学通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包括英语、西方哲学和西学史等课程,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尼山学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采用“1+3+3本硕贯通模式”,即一年的通识教育阶段,三年本科加上三年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打通安排。第二,实行小班授课,采用导师制。第三,注重校际、国际交流。学生在学期间可以跨校园、跨国境选课、参加专题研讨或培训,实行协同育人和国际化培养。

  招生面向多学科大二学生

  新华网记者:如果想进入这个学科学习,要经过怎样的考核?招生是否属于全国统招?是面向文史类还是理工科?

  王学典:目前“尼山学堂”的招生主要在山东大学本校各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学校以后也准备接受其他国内同水平高校学生报考“尼山学堂”,今后还将适时推出面向港澳台、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选拔考试。

  “尼山学堂”不仅面向文史类招生,同时也向理、工、医等学科全面开放。从“尼山学堂”第一期选拔招收的二十四名学生来看,大体还是以文、史、哲为主,同时也有理、工、医类的学生。

  新华网记者:从大二学生中选拔招生是出于什么原因考虑?报名情况如何?

  王学典:受中国目前社会取向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更倾向于应用学科而非人文学科,古典学科更是受到冷落。在高考专业报考上,大多数学生会受父母意愿左右。然而以实用、功利为导向的专业选择压抑了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出现了许多个人兴趣爱好与所从事专业严重偏离的现象。

  经过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和磨合,许多学生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诉求,他们迫切需要自主地掌握人生方向,重新选择心仪的专业领域。

  “尼山学堂”从大二学生中选拔,是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机会,许多理、工、医类学生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报考,充分证明了这种安排与学生实际需要的契合性。

  实行严格评价淘汰机制

  新华网记者:网友对于“尼山学堂”学生的选拔很感兴趣,请问学院采取一种怎样的选拔方式?

  王学典:我们有一套包括笔试和面试的严格考察和选拔程序。考察内容是学生对古典学术的了解和理解水平,比如今年的笔试中有一道题目出自《后汉书》,要求对一段文言文进行断句和诠释。面试时我们采取逐一面试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个人的兴趣、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

  进入“尼山学堂”学习,还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评价、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首先是实行综合评价,采取学生互评、任课教师评价、导师评价、教授小组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基础、兴趣和发展。其次是实行学生滚动制,对于不能适应“尼山学堂”学习要求,综合评价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每学期一警示、两学期一淘汰,淘汰的学生原则上转入原专业或者相近专业学习。最后是特别优秀的本科生享受推荐免试研究生的机会,大概60%的学生将得到这一机会。不符合条件的转入相关专业学习,补修必要课程后按本科毕业。

  我们今年还计划推出了一个“孔子游学计划”,带领学生去尼山、孔府、孔庙等游历,让学生实地感受儒学文化的魅力。

  新华网记者:对于任何一个学科的设立,就业都是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那么,国内对儒学人才的需求如何?就业主要有哪些行业和领域?

  王学典:在教育部公布的现行招生目录上没有“儒学”这一学科,因而暂时也无法颁发“儒学”学科的毕业证书。“尼山学堂”学生在本科毕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哲学、文学、历史学三个专业中任选一个专业毕业,学校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硕士毕业时则根据主修方向,颁发相应的硕士学位。学校同时给“尼山学堂”毕业生颁发荣誉学院证书。学生毕业以后可以从事宣传、教学乃至研究等工作。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对“儒学”学科的直接需要还不太多,不过相信随着儒学的推广与普及、中华文化的复兴,国内乃至国际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

  儒学不是一味守旧的思想学说

  新华网记者:有网友担心,上儒学课程是不是要穿着长袍,每日读“八股”呢?学生会不会以后变得很刻板?

  王学典: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在进入“尼山学堂”之前就已具备了现代科学、现代政治理念等现代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积累,在此前提下他们不可能成为一些泥古不化的呆板书生。

  在学生培养上,尽管读经典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经典并不意味着复古,儒学不是一个保守落后、一味守旧的思想学说,“穿长袍”等疑虑完全是不着边际。

  我们学习、研究儒学不是一味盲目地全盘接受儒家的主张,在学习和研究儒学的同时我们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实现其现代转化。经过现代转化的儒学既能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摈弃其中过时的、腐朽的落后部分。

  我们希望培养出能够传承、研究、创新和传播中国古典学术的高水平专门人才、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积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知识精英。

  新华网记者:请问这一专业学习费用情况怎样?

  王学典:这一专业的学习费用与现有的文、史、哲学科大体上没什么区别,没有别的任何特殊费用。相反,学校计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国学热”有现实原因

  新华网记者:对于近年的“国学热”现象,您怎么看?

  王学典: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而民族的复兴必然与民族文化的复兴相关联、互为表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长治久安和持续繁荣,必须以中华文化的复兴为基本条件。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道德危机、认同危机、价值信仰危机等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对文化复兴的需要极为迫切,当前的“国学热”、“读经热”即是民间社会诉求的反应与表达。

  儒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创造的道德哲学、所倡导的道德理想、所秉持的道德原则、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所拥有的道德资源、所蕴含的道德力量,经过现代转化,对于丰富国人道德知识、提升国人道德境界、创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良好的道德路向、增强民族道德力量、改善民族道德形象,意义重大。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