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重设人文学院 欲重振国学院辉煌
发布于 2012-10-22 已有 人阅读
北京青年报讯 10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大礼堂挂出了“水木清华,人文日新”八个大字,宣布成立人文学院。原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撤销,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学院各自成立。人文学院汇聚了文学、历史学、哲学、外国语言文学等经典基础人文学科,以及国学院等科研机构。清华曾在60年前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痛失人文和理科两大基础学科群,上世纪初四大国学导师开创学术新风的风光更是经年不见。但近年来,清华的两任校长都着力重建和发展人文和理科,改变单纯“工科强校”传统形象。
人文学院汇聚经典基础学科
新成立的人文学院包括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等经典的基础性人文学科,以及国学研究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语言学研究中心等20多个科研机构。学院目前设有4个本科专业、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读本科生1100多人,硕士和博士生各200多人,在站博士后20余人,还有留学生1000余人。
在昨天的成立大会上,清华校长陈吉宁表示,人文学院将在师资建设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设少而精的师资队伍,汇聚一流大师学者。他希望老师们能潜心学术,耐得住寂寞,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取得高质量学术成果。
“工科强校”曾以国学青史留名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最早可追溯到1925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1926年就开设了国文、西洋文学、历史、哲学等经典学科,1928年成立文学院。国学四大导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批学术名家汇聚清华园,一时开创学术新风,培养了不少杰出人才,引领了学术潮流,在我国近代学术和教育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文、法学院被调出清华,几乎只留下了工科专业,时称“红色工程师的摇篮”。虽然1978年以后,清华就意欲重建文科,但大批学者和教师已经调任其他高校,元气大伤的文科重建难度很大,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连清华学生自己都戏称母校是“五道口男子工科大学”。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苏联专家指导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提出的分开打造文、理类高校的观念,日益显露出弊端,中国传统的强调全面素质的“博雅教育”开始重新被提及。
两任校长接棒复建清华文科
就在4天前,清华低调地在校内新闻网上宣布,在2012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清华外文系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全球排名中居51-100名,中国内地共有3所大学跻身前100名。清华的这个专业曾是中国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科研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培养出了曹禺、钱钟书、季羡林、查良铮、英若诚等一批大家;该专业也是清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早复建的文科专业之一。
2003年顾秉林出任校长以来,先后成立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复建国学研究院,对“清华简”的研究全国瞩目。在文科招生方面,清华也做出了很多创新之举:从2008年起文科专业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试点文科专业面向理科生录取;在自主招生时大举向文科生倾斜。
现任校长陈吉宁上任后,多次在不同场合引用陈寅恪先生于80年前写下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强调这是一所大学应该秉承的精神。“面对如此的人文传统,今天的清华要续接前贤、光大学统,就从今天成立的新人文学院开始做起。”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在昨天的成立大会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