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高考:同样的高考不一样的故事
来源:萧山日报-杭州网 发布于 2012-08-13 已有 人阅读
“乖,去你舅舅房间叫他出来吃饭。”外婆连抱带拉的把我往堂屋左侧的新平房里推。
“我不去,舅舅会骂人的。”我带着哭腔,小手死命地拉着门框。
那是1993年,当时我差不多7岁,而那一幕成了我对高考(微博)的最初印象让平日里乐观、随和的人变得沉默或一触即发。
自从高考落榜的消息传来,舅舅已经一连一个星期没出门了,而外公外婆除了失望,更多的是担心偶尔的一句话触痛了舅舅。
在我的心目中,舅舅是不可能落榜的,他上的是县里最好的高中,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舅舅的刻苦是邻里有目共睹的,村里人都说舅舅肯定会是九塘村的第一个大学生。那时候,外婆的村里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对于农村人来说,考上大学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落榜对于舅舅的打击有多大,他肩上负载的是全村人的荣光。
复读对于那时的高三学生来说应该是常见的事,很多人都是一而再的复读,像近几年许多考美院和艺术学院的学子一样,直到考上理想的学校。那个暑假,很多前来安慰舅舅的老师都鼓励他复读,说复读一年还是很有希望考上的。于是,舅舅走上了复读之路。
庆幸的是,经过一年的复读,再次参加高考的舅舅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重点大学。现在的我仍然清楚地记得,那年暑假外公宴请了全村的大大小小,老屋前的土院摆满了宴席用的圆桌,大红的喜字在每张桌子的正中央贴着,神龛上也点上了两支大红的蜡烛。一大早,外公就领着舅舅上祖坟祭拜并报喜去了,不到中午邻里乡亲全来贺喜了。那时的舅舅虽然戴着厚厚的四方眼镜,那神采却是如此光华耀人,把整个堂屋都照亮了。妈妈在外婆房间里整理大家送来的贺礼,我进去的时候看见床上放着一个红彤彤的大信封,妈妈说那是录取通知书,满脸的笑容如此醉人。
原来高考也可以让人精神百倍,容光焕发。当时的我便下定决心将来也要考个好大学,让妈妈为我自豪。
2005年,我上高三,也迎来了人生唯一一次高考。
那时我家住在镇上,离学校比较远。一上高三,为了抓紧每分每秒复习,我和几个同学便在学校旁边租了房住。每天早上五点多就起来,赶去学校上六点半的早自习,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我记得,从高三下学期开始,除了一些时政热点,几乎已经没有新的课程内容了,全部都是中学6年来知识点的回顾、模考等等,如此反复。每个毕业班的墙壁上都贴满了励志语录,黑板的左边则是“距离高考还有N天”的提示语。从教室前面看,课桌上堆得小山似的复习资料将我们一个个“埋”在其中。偶尔,会有寄宿生家长来访,带来一大堆营养品或是水果,教室里就会掀起短暂的打闹声。
考前的动员大会是在中山堂的大樟树下举行的,场地如此特别,让我毕业多年以后,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中山堂是抗战时期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的一个纪念馆,那前面有好几棵上百年的大樟树。那天中午,全校毕业班的师生都自带椅子聚在大樟树下,大概八百多人。校长那天讲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的宣誓内容也已经十分模糊,但是透过樟树散落到大家身上的斑驳光影,以及同学们一而再热烈地掌声却成了我永远的记忆。每次重回母校,一到那些树下,恍惚间我仍能听见雷动的掌声。
考试头天晚上,妈妈从家里赶来陪我。虽然她再三安慰我不要太在意,平
常心。但是那天晚上我还是没有睡好,没头没尾的想了很多事情,考上或考不上,最终也没得出一个结论。半夜,我盯着妈妈熟睡的脸瞅了好久,心里怀疑她是不是也没睡着呢?但天很快就亮了,心里感慨高三的每一夜天都亮得特别早。
我是在自己学校参加的高考,熟悉的环境,陌生的氛围。父母们在校门口就被拦截下来了,和妈妈道别以后,我走了几步,回头望见那么多家长站在铁门外,突然觉得高考有点像某种仪式般神圣。目光收回来的刹那,宣传墙上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让我顿时激昂起来。
两天的高考热烈而沉默地结束了。漫长的等待之后,高考成绩出来了,我上的是二本。妈妈兴奋地将好消息告诉各位亲戚,而我却有点小失落。在大人眼中,上了本科线就好了,至少不用复读。确实,从我们那几届开始,高三落榜后复读的人减少了很多。高校的扩招让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而且好大学不如好专业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大家也不再只寄望于重点院校了。
我记得,和我一起考上大学的人有很多,那个暑假似乎家家都在请客。对于我们这群毕业的孩子来说,终于可以好好地玩玩了,家长们也完全放松了管制。于是,各种聚会、疯玩一一登场,那是个青春恣肆的暑假!
2012年,小表妹正在为高考“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晚上十一点多上网碰到表妹,问她这时候怎么还在上网。不一会,只见噼里啪啦几个短句打过来,震得我QQ直响
“上网溜溜呗”、“复习都差不多了”、“没事,等会就睡”……
听表妹说,学校在临考前调整了毕业班作息时间,每天不再紧打紧算、争分夺秒复习了,上、放学的时间也恢复到了以前高一高二时的状态。这两个星期,班里都在策划毕业纪念册,下午放学、课间休息的空档她们都会逛遍学校的每个旮旯,然后拍各种搞怪的毕业照。看着她传过来的毕业照,我不禁羡慕起这个小丫头来。
有一张照片是三五个丫头每人捧着半边西瓜,有的正张开大嘴,把满勺的红瓤往嘴里送;有的则在西瓜表皮用涂改液画出张牙舞爪的怪模样;还有的则干脆捧着半边瓜喝汁水,整个脸都被瓜给遮住了,旁边站着笑容满面的老师。对我来说,似曾相识的是背景:堆得高高的色彩斑斓的资料书,以及黑板上涂红的倒计时标语。也只有这些提醒我,这是高三毕业班的教室。
看来,表妹的状态还不错。据说,她们班的同学心态都还不错,大家想着考上好大学就读,考不上也关系不大,还可以有很多其他选择。比如,有几个同学就直接没有参加高考,而是申请了国外的大学留学 (微博) 。还有很多同学,他们的目标不是普通高等院校,而是选择了一些高级技术学校等等。
我读研的时候参加过两届的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作为考试过来人和阅卷过来人,我将积累的各类有用信息清盘相告以后,表妹很感激。但出乎意料的是,她反过来安慰我道:“姐,不用担心,你也知道高考题还没有平时联考、模考难呢。我是谁呀,到时候我就杀它个片甲不留,你等着迎接我凯旋吧!”
同样的高考,不一样的故事!对于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孩子来说,十二载的寒窗,高考是一次重要阅兵,结果或是荣光或是失败,我们应该记住,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最后的成功还得靠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