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喝:别炒状元 也别炒状元读港校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发布于 2012-07-09    已有  人阅读

内地尖子报读港校热潮持续,香港大学(微博)今年录取状元数目更创下历史新高。港大6日率先发布新学年内地收生结果,最终录取363名考生,包括多达21名“省市状元”,为历年最多。(7月8日中国新闻网)

  说起来北大和清华(微博)也是挺委屈的,经常莫名其妙地躺着中枪。21名状元读港大,有人又把枪口指向了北大、清华。似乎只要有一丝迹象隐喻北大、清华的失落,都能激起若干兴奋。

  鉴于过去炒作状元带来的种种弊处,这两年,在教育部门的推动下,舆论已经基本形成了不炒状元的共识。包括北大、清华在内,往年都把招录状元当成一个亮点来宣传,这两年也很少提了。状元读北大、清华不炒了,难道状元读港大就有炒的价值和必要了吗?

  自从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后,应该说,给内地吹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过去北大、清华包揽状元之事实,已经被打破了。这是一件好事,有竞争才有活力。状元选择港大,有奔着教学水平高、教育体制活、教学内容有特色等原因,也不排除有着奖学金、未来就业的考虑。甚至都很难说,那动辄几十万元的奖学金的影响力有多大——只有真正取消奖金学,恐怕才能知其真正的影响。换句话说,这里面有着学校的原因,也有着非学校的原因。仅仅因为状元选择港大,就对北大、清华,对国内高校横加指责,会让人无所适从。

  而且,不炒作状元应该是全方位的,不是针对哪几所学校的。既然我们承认,状元未必就是最优秀的,甚至总结出了一个“第十名现象”,那又有什么必要炒作状元读港大呢?香港高校争状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制造轰动效应,增加招生竞争力。既然如此,舆论又何必一个猛子扎进去,在炒状元上来个厚此薄彼,一边指责北大、清华,一边夸赞香港高校呢?

  希望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市场,能够警醒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内地高校。但必须看到,目前内地高校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复杂的动因;一些舆论质疑的高校问题,其实是行政、社会沉疴的投影。因此,我们既要推动高校改革,又要为高校改革营造环境。而暴炒状元读港校,显然不是一种理性和负责任的做法。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