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山大附中 九成学生高考达线的“奇迹”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8-31    已有  人阅读

 “他在品尝了竞赛失利的痛苦后,毫不气馁再次站起来迎接高考的挑战。”“她不喜张扬,无私地为班级服务。”这是8月25日上午山大附中高一开学典礼的颁奖词。每年的这个时候学校都有一个特别的仪式,为当年毕业的高三学生颁奖。就像奥运荣誉殿堂中,名家给奥运冠军颁奖一样。获奖者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颁奖词。
    用校长杨素珍的话说,这是他们的明星,但不全是学习成绩好的,有为服务班级的,有克服困难的,他们是学校不同类型人才都可以获得发展的见证。高考成绩的第一,竞赛成绩的第一,只是山大附中在社会中呈现的品牌。山大附中的孩子不是在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锤炼出自己,形成“自我发展,追求卓越”的品质。有耀眼的成绩,有不曾停歇的话题,这到底是怎样的一所学校?

    今年又有66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提前录取,山大附中不断创造着教育神话。

    2008,又是一个丰收年 成绩,毋庸置疑是社会对学校关注的焦点。虽然学校只是在自己的校园中贴出了一张红榜,但是家长们的关注程度却一点也不逊于奥运会的金牌榜。
     2008年,可以说是山大附中又一个丰收之年,高考之前有66名学生被清华、 北大等名牌大学提前录取;高考成绩达600分以上学生共有134人(不含66名被名牌高校提前录取的学生),绝对人数和比例均居全省第一。今年又有43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居全省第一。北京大学今年第一次为北大录取的学生以及学校寄送喜报。在山西,招生组的张丽第一家来到山大附中。她说,我首先来到这里是必然的,今年在山西录取的75人中,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这所学校。
     作为一所不断创造教育神话的学校,山大附中在大批优秀学生保送的情况下,一本达线率仍超过了79%,比太原市第二名的学校高出12个百分点,二本达线率超过93%,比太原市第二名的学校超出5个百分点。其中,学校理工类考生校总均分达到了580分,比太原市第二名学校高出14分,数学、英语、理综等学科总均分均居太原市第一。文史类考生校总均分达到了561分,比太原市第二名学校高出20分,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等学科校均分均居太原市第一名。
     为大家津津乐道的高考,在这个时刻又引出一个爆发点。九成学生达线,这个成绩引起了很多的争议。理工均分580分,那学生不是都够了一本线了吗?虽然大家口头在质疑这个成绩,但心中都明白,这个成绩并非山大附中能够“凭空造出”。

   “清华屋”偏才成长的摇篮 山大附中给学生提供了宽阔的空间,2001年入读清华大学的邵华就是第一个从“清华屋”走出的偏才。他对物理学科情有独钟,中学期间就自学了物理专业的重头课程“四大力学”,高二获得省奥赛一等奖。但他其他学科成绩都非常不好,偏科现象严重,且经常不上课,班主任和老师都对此有怨言,不断向学校领导反映。
    杨校长给出的回答却是“山大附中应该给这样的学生一定空间,让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以发展。”学校派出教师进行专门辅导,还腾出了一间教工宿舍让他们自主学习。在邵华进入清华大学之后又有几位同学进入,都被清华大学录取。这间小屋被同学们戏称为“清华屋”。
    在邵华入住的时候,这引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不解,他们认为,学校不制止这样的学生,还为他们开“绿灯”。在校园里,到底要不要让学生偏科,这引起了一场大讨论。在教育界,这种称为“邵华现象”也引起各校办学理念的一次冲击。
     但是杨校长表示,他们的办学宗旨是“培养人 发展人”,其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然而在办学实践中,大量现象表明,这常常是挂在人们嘴上的一种“观念”,或者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愿景”。社会现实的严峻选择,家长的过度期待,学校的生存发展压力,无不对学校的办学施加着巨大的影响。此外,目前中学教育的统一课程、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高考,把千差万别、个性迥异、潜能差异的学生放在大一统的框架中加以培养,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各得其所、各展其长”的成功教育,做到自主发展、特长发展、个性发展,这一直是山大附中深深思考和苦苦探索的问题。

    不用同一标尺衡量所有师生

    学校能够给偏才机会,还有个重要的原因,他们给学生和老师都设置了一个可发展的评价机制。今年被南航降百分录取的学生牛培行也是一个特例,在进入山大附中的时候,他就不达分数线。学校破格录取了他,而且给他一个工作间。
    他不上课当然会影响班里的成绩,班主任怎么可能支持他呢?这源于学校对教师评价的改变。学校对老师的评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反思性评价,主要是对于开设课程的受欢迎度进行分析;二是校本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的诊断性评价,主要是诊断、分析校本课程教学的效能,并提出评估意见和对策,目的是落实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三是总结评价,我们一般是对参与学科竞赛辅导、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活动的教师的工作进行效绩评价,目的是有效地激励,使教师的工作能力不断在新的层次上提升。
 学校没有用成绩衡量一个老师,当然老师也不会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门门功课好的全才是好学生,但偏才和专才也是好学生。基于这种观念,学校鼓励一部分学生在一两个学科冒尖,在某一方面长起来,积极参加自己喜爱的各种比赛。学校制定了学生发展评价激励机制,无论是学科竞赛、还是艺术体育比赛,学校都要根据获奖的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的物质奖励,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传。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发展中,学校还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28个社团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开学一周时间,各个学校都要进行衔接教育。山大附中的衔接教育不是把学校的历史和成绩作为主要内容,学校邀请高三毕业生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校园生活。进入班级后,班主任老师辅导每个学生规划自己的三年高中生活。任课老师讲授各科学习的方法。政教处为学生讲解学校文化和守则。
    最让新生眼花缭乱的是社团金秋纳新活动。学生会主席带领28个社团,在校园不同位置设置展台。文学社、奥数竞赛、毽球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说起这个,校长一脸的愉悦。她说,这在其他学校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高中给大家的印象就是学习,不停地学习恐怕时间都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干这个。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如果说学校是造就人才的基地的话,那么特色学校则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殿堂。办学不能没有特色,但特色不是标签。校园建设、艺术、体育等某一方面的成绩或特殊做法很难成为影响学校全局的办学特色。
    杨校长认为,办学特色应该是在学校常规工作以外,还能为学生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使学生在这一所学校能享受到别的其它学校无法提供的教育。哈佛大学就是因为造就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曾出过六位总统和三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所以才有了“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合众国”的说法。为此一切办学特色的追求都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点、为终点、为成果,让学生成为最大的受惠者和利益获得者,学校特色离开了这一根本问题将变得毫无意义。

    瞄准星星比瞄准树梢打得高

   “朝星星瞄准,总比朝树梢瞄准打得高。”附中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厚德博学、文理兼长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后备军,让学生将来多出一些同龄人中的杰出人物、领军人物。”
 学生对学校有他们的期待,家长目标也非常明确。家长希望通过学校的培养使孩子得到优质的教育,为孩子的今后发展提供一个基础,让他们进入社会以后成为时代精英。这样的需求是很正常的,学校也是这样的。但是这个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最近目标。搞教育不能着眼于眼前的目标,搞教育一定要着眼于人才发展的长远利益。所以学校在考虑学生,发展学生时,既要关注学生眼前的需求,通过在这享受三年的高中教育,他能不能进入他想去的大学,这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但这不是唯一的目标,学校更加关注的是,我们的孩子从进入附中以后,大概在10年以后会进入社会,那么那个时候的社会对学生有什么样的要求,对人才有什么样的要求,所以搞教育的,眼光必须要超前,必须有前瞻性,就是说虽然教育的过程很漫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是你不能现在让学校把所有的学校活动都围绕上大学来展开。你必须知道对学生有成绩要求,社会对他们还有什么要求。社会是从来不会以一张考卷来考察人才的,它是对人才进行综合要求和综合测试的。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