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高复过来人:明确目标摆正心态(图)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8-21 已有 人阅读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
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
优异的成绩,人生的历练,一点一滴的进步,考上向往中的大学,那就是求是高复学生们对老师们的感恩。
有学生说,高复一年,不但圆了高复梦,更感觉自己像这届奥运会上的杜丽那样,有了更强的抗压能力;
更有学生说,经历挫折后的成功,让他如凤凰涅槃般,浴火重生,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他们说,感谢老师,感谢学校,感谢生活……
“人生总归会有遗憾,但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不断去尝试实现自己的理想。”
戴温靓,文科,去年高考总分572分,今年604分,已被南京大学录取。
人生并不总是完美的,然而最低限度我们还知道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对于整个生命周期而言,一时的失意真的不代表任何事,这是戴温靓在经历两次高考后的感悟。
她认为,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捷径可以走,但事在人为。所以要用心地完成眼下的每一个步骤,眼睛看着最近一次的月考,最近一次的排名,最近的一个用来看书的周末。就像是长距赛跑,当你还在1500米位置的时候,看着3500米外的终点,心里想得更多的会是遥远的茫然;但如果只是看着最近的一个500米,把3500米拆解成了7个短距,就可以冲刺7次,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是7次了。然后,当完成最后一程的时候,再回头,看到的会是一路的辉煌。高考没有人可以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不要提前预支过度的期望值,因为,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严格的目标有时候恰恰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第一,读高复最重要的是要先说服自己,自己一定要有主观愿望,只有自己想学才能学好。第二,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目标,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定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三,高考的结果只是一个过程,不能把它看成一个人生最后的结果,人生的舞台是很宽广的。
【感恩之情】 在走过“高四”一年后,戴温靓想感恩的人很多,尤其是学校里老师孜孜不倦的教导,灵活可变的教学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们是引导你如何去思考去理解,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老师们本身在学科知识上的完备也让她充满自信,知道自己的潜力和不足,每一个任课老师都是一本书,通过阅读他们,让自己臻于完善。
班主任沈老师一直掌管着她的生活和心理调适,不定期的班会讨论、贴心的谈话总是在适当的时候把她从不适当的情绪中转变过来;从求是高复走出去的学长们也常常回来和大家探讨自己切身的高考体会;同学们彼此之间的鼓励和支持也给戴温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周小测之后,大家都会互相探讨,让她很享受那些敞开心怀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她还要特别感谢自己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唯一做的也就是不断地支持鼓励她。
“很多人都说高复是地狱。高复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它是另外一种境界,它叫炼狱。通过它的洗礼,你能到达天堂。”

王晓静,理科,去年高考总分559分,今年604分,已被宁波大学录取。
通过在求是高复一年的努力,王晓静的各门科目的成绩都有了提高,其中理综成绩提高了36分。她说,这和她在高复中改变了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譬如像生物这门课程,以前高中的老师只是布置大量的习题,运用题海战术。而在求是高复的学习中,老师更强调的是夯实基础,对书上知识的牢牢把握。在课后每次抽十几、二十几分钟的时间看书,然后把知识点牢牢记住,这样日积月累,基础就会很扎实。
物理学习上,老师会系统地讲一类问题,挑最经典的题目给她们做,同时,也会注重他们个人发展的空间,在做完一套有针对性的题目以后,老师会给出自由提问的时间,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最薄弱的问题向老师提问,哪怕是一些看似比较简单的题目,老师都会很耐心地给予解答。化学老师上课总是很生动,为了让大家更快认识水晶,就从自己家里拿来水晶球,在讲到水晶的成分时,她也会穿插讲一些小故事,开心之余会记得很牢。
【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在复习的过程中,态度要认真,小知识点也不能放过,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不要盲目求快,而要坚持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各科老师给大家做的题目都是精挑细选的,千万不能漫不经心地对待,自己一味去钻怪题、难题、偏题,这将是得不偿失的。上课先预习,带着问题上课;做作业前先复习;解题时先构思,再解答。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可以做到”。在考场上,遇到不会做的题目,要有一种“阿Q精神”,对自己说“没关系,我不会做的,别人也不会做。”
【感恩之情】刚开始高复的时候,王晓静有一种自己比别人多读一年的优越感。因此,一开始并不是很用功,但第一次月考的惨败彻底打醒了她。这时班主任林乐琴老师找她谈话,告诉她:“既然选择了复读,就要时刻抓紧,不能放松自己,要总结失败的教训,反省不足,及早规划学习方案。复读最忌讳的是重复老路。应该在改变思维习惯,改变学习方法,弥补知识漏洞上下工夫。”林老师还对她说:“高复最重要的是稳定心态,宁静致远。”林老师也非常关心她的休息,常对她说:“只有休息得好,才能学得好。”所以,高复这一年,王晓静每天晚上10点前准时熄灯,连周末也不例外,每天中午还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她说,大脑只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在工作时运转得更快更有效率。这样也可以保证在上课时精力充沛。
语文老师上课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他告诉我,要低下去,低下去,再低下去,低到尘埃里开花。

吴烨洲,文科,去年高考总分533分,今年577分,已被天津外国语大学录取。
在高复一年的学习中,语文老师杨老师让吴烨洲惊讶地发现,原来,上课可以是这么有意思的。不仅是因为杨老师崭新的教学理念,更是因为杨老师对同学们人生的点拨,让大家明确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杨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相处是很坦诚的,他总会站在同学们的角度,道出很多发自肺腑的心声:“高复,你得冒多大的风险?高复一年,给父母造成多大的压力,不只是经济上,还有心灵上。这些你们仔细考虑过吗?”句句发人深省,也拍醒了刚进高复时处于迷茫状态的他。
杨老师的课大胆、创新,不会死板地只讲课本知识。他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他会直指“中庸苟且、小智小慧”是致命伤;会对那些早出晚归,埋头于课本的同学说:“用脑子学习,不要用体力”、“用一半大脑想技巧,想方法,另一半大脑想责任”; 他会不时地提醒大家:“每个人输给自己的前提就是对自己的期望太高,要摆正心态,冷静平和”;会告诫大家孔子的“仁”,要学会佛陀的“恕”,要学会“爱”。杨老师的话,句句经典,但最让吴烨洲受益匪浅的一句是:低下去,低下去,再低下去,低到尘埃里开花。他希望大家要敢于面对挫折,在高复这段艰辛的岁月里,要把自己沉下去再沉下去。杨老师这句话,让自己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勇敢。
【学弟学妹,我想对你说】要相信“勇者胜”,摆正自己的心态,勇敢自信地面对每一天。
【感恩之情】吴烨洲特别想感谢班主任沈老师,吴烨洲一直都叫她老大。吴烨洲说自己和沈老师的关系像一对母女,也像一对朋友。像母女是因为沈老师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和自己女儿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像朋友是因为自己不管是开心快乐还是伤心难过,都会和沈老师分享。
新高考,没有想像中可怕
面对明年的新高考,一些今年打算复读的学生心里总有个结,不晓得新课改的内容跟之前的相差有多大?要补上新知识,需要多少时间?
暑期里,杭州求是高复开设了“新老教材衔接班”,已有上千名高复学生参加。学生们对新高考新教材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对求是高复的办学理念有了切身的了解。
楼颖:今年高考失利后,在求是高复上了一段时间的“新老教材衔接补课班”,任课老师把新教材与旧教材不同的地方一条条列了出来,把这些变化印成讲义发给大家,让我们把新增知识点全都了解一遍,心里有个底。上了一段时间课后,我感觉新课程的内容跟以前的区别不是太大,主要是编排的形式改了一下,但基础要点是一样的,知识点有些扩充。现在的老师上课很生动,既容易理解,又容易记住,这很让我受益。像化学老师经常会结合生活,讲一些知识,比如讲到铁腐蚀的时候,会提到考古发掘时,为什么保存很困难。上课绘声绘色,而且让人触类旁通,开拓思维。老师们的很多教学方法是以前没接触过的,经常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林杰:10日那天,50多名和我一样、在今年高考中没有被录取到理想中的学校的同学,一起做了个团体辅导活动。这让我又充满了激情,对即将开始的这一年高复生活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和信心。
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这一周自己觉得最开心、最满意的事情”和“准备高复之后,自己最担心和最烦恼的事情”,通过分享,明白生活中有快乐,也有烦恼,在烦恼中成长是正常的,而且发现原来大家都有担心的事情。最重的是要明白“我是谁”、“我想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解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我们还对未来作了规划,包括知识学习(新老课程的衔接)、能力提升、人际关系、个人情感、身心健康、休闲生活、自我成长、社会工作,明白对高复生活的把握,是自己生命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
程希:今年高考上了二本线,但我想读一本的学校,决定高复。但因为明年新高考,课程有变化,心里有点顾虑。上了一段时间“新老教材衔接班”后,顾虑基本上消除了。
我在高一、高二时不太用功,高三时才努力学习,可惜来不及了。我的基础不够扎实,尤其是高一、高二上课时没认真听,知识点有遗漏。这次新老教材衔接的时候,上了新知识,在联系其他知识点进行拓展的时候,也补了我的旧知识。像数学增加了三视图、幂函数等内容,知识难点不多,化学、物理、生物、英语等科目也相应有些小改动。不过,总体来说,新高考变化没那么可怕,应用性增强了,跟生活更接近了。而这里的老师上课很风趣,让我上课时特别入迷,容易钻研进去,感觉大概用20天时间可以把这些新知识点补上。
对报一本学校需要加试的模块感觉还好,可以避重就轻,挑自己比较熟悉、感兴趣的模块内容,反而更宽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