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哈佛第一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8-18 已有 人阅读
国内名校无一挤进“一流”
交大试发布“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
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独立研究完成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简称ARWU),将于本月15日正式发布其2008年最新排行榜。上海交大日前在其网站上试发布了“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以及五大学科领域的“世界前100强”等最新研究成果。ARWU是世界首家多指标的全球性大学排名, 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于2003年首次在其官网上公布,此后每年更新,目前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初衷
找出我国高校与世界名校的差距
据介绍,根据上述指标,被扫描的大学有2000余所,每年实际被排名的大学有1200所左右,网上公布的是处于世界前500名的大学。排名结果中,前100名的大学按照简单数字排序;100至200名的大学按50所一组公布,而200至500名的大学则按100所一组公布,同一组内的大学按字母顺序排列,得分相差不大。
ARWU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念才教授介绍说,目前国内许多大学都制订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战略、建设计划甚至时间表。但是,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检验是否建成了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研究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就是尝试找出我国大学在世界大学体系中的位置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ARWU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经济学家》(Economist)杂志2005年的一份长篇报告中提到ARWU是被最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排名。
分析:美国高校占据主导
今年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哈佛大学仍然稳坐头把交椅,ARWU诞生以来的6年里,哈佛在这一位置上岿然不动。今年前十的其他成员依次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牛津大学。
对各地区在ARWU中的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上表) ,可以看出,美洲的传统名校具有明显的优势,占ARWU前20名的85%、前100名的58%、前200名的49.5%。欧洲大学由于其传统优势,在ARWU前400名和前500名中的比例超过了美洲的大学。相比之下,亚太地区的大学在ARWU各组别的大学中比例都不高,非洲大学的数量则更少,与美洲、欧洲的差距巨大。
ARWU前500名大学按国家的分布情况(下表),共有37个国家拥有排名前500名的大学,其中绝大多数是发达国家。与其经济、科技和高等教育实力相对应,美国大学占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占据了ARWU前20名中的85%、前100名中的54%。紧随其后的是英国的大学,在排名的各组大学中都占据相当的比例。
中国大学蒸蒸日上
根据ARWU研究团队的定义,排名前20名的大学才可以称为“世界顶尖大学”(World Top Universities);处于21至100名的大学,才配“世界一流大学”(World Class Universities)的头衔。按照这个标准,国内显然还没有一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内地“最牛”的高校绝大多数都在200名以外,只有清华大学挤进过151至200名的组别里。在2008年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都在201至302名的组别里。由于排名指标对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体现不够,复旦大学更是排到了303至401名的组里。
观点:国内名牌大学缺“原创”
交大研究人员通过对我国名牌大学各大学科领域的世界排名和学术指标进行分析, 发现大陆部分名牌大学理科和工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虽然较大, 但高质量论文比例较低, 同时缺乏国际级学术大师和重大原创成果。
全面质量排名尚难进行
近几年来,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也开始出现对本国大学的排名。我国大学排名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目前影响较大的中国大学排名已有六七个。大学排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现象。
然而,大学排名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遭到批评和质疑:排名的动机是否正当?排名的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排名所用的数据是否可靠?排名结果是否得到正确解读?来自学术界的深入思考还有:大学的一些重要特质是否被反映出来?声誉调查和民意测验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排名结果是否可信?排名是否会导致大学失去特色?
对此,ARWU研究团队在其网站上做了公开表态,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主要特点是以国际可比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采用的都是可以验证的第三方客观数据,因此每所大学都可以通过与其他大学的得分和原始数据比较对排名的结果进行核查,整个排名完全透明。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体现的仅仅是看待大学国际地位的一种视角,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因此指标体系中有关人才培养的分量较轻,也不包括大学对社会的服务等内容。事实上,由于各国高等教育制度和大学设置的巨大差异,以及获取国际可比数据的困难,他们认为现阶段很难对世界大学进行全面质量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