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08高考阅卷结束 本一本二省控线24日公布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21 已有 人阅读
今天,江苏08年高考
每位老师平均每天批阅100篇作文
发现违规考生24人
今年我省进一步加强了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倡导诚信考试。在考前为全省各考点添置、更新了金属探测器,并和公安、无线电管理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整治,首次在高考期间启用无线电监控设备,防范和打击利用无线电设备作弊以及其他干扰高考正常进行的行为。今年全省仅发现违规考生24人(去年为42人),未发现一起重大违纪舞弊事件。
[热点答疑]
什么样的1B1C考生能报本二
尽管1B1C的考生不能参加第一阶段的全省排名,但根据江苏省考试院文件规定:为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对于选测科目等级达到1B1C、且特征分较高的考生,允许第二批本科院校进行自主录取,这部分考生也允许填报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但该批考生不参加批量投档。什么是特征分较高?高到什么地步才能填报本二院校?这是众多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问题。
考试院朱卫国书记对此做出回答。08方案评价标准和往年不同之处在于录取时至少要看两个标准,即分数和等级,必然会出现两个标准都能达到和只能达到一个标准的问题,为了稳妥处理这个问题,我们的做法是通过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的办法,一种情况是语数外三门分不高但等级高的考生,高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以录取,另一种情况就是语数外三门分高而等级不够的考生,这部分考生也可由本二高校自主录取,如果高校认为可以录取,经招生部门批准后可以录取,但同样不参加批量投档。所以这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加强与本二高校的咨询与沟通,最好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填报,把握性更大。
选择性招生有何下限要求
今年录取标准发生了变化,那么高校选择性招生条件有无变化?朱卫国书记回答说,和往年比变化不大,只是操作上有细微区别。本一的选择性招生语数外三门必须达到本一省控线,选修等级要求至少2B;本二的选择性招生语数外至少达到本二省控线,选修等级要求至少1B1C。本三的选择性招生要求语数外在填报院校线下10分以内,等级要求至少1B1C,专科的选择性招生要求语数外在填报院校线下10分以内,等级要求4C一合格。
今年同分考生是否会增多
今年总分由750分减少到440分,加上附加分才480分,分数压扁后,是否意味着同分考生会大批出现?对此,朱卫国书记持不同看法。他说,我们做过测算,不能简单认为总分少了,同分现象会增多,因为今年投档规则是按照选修物理和选修历史分别投档,也就是同一分其实是投档到不同院校,比如同是350分,可能会因为选修历史和物理的区别而被投到不同的院校,这样一来,同分现象按说应该比往年少。而且如果出现尾数同分投档,再看语数两门成绩,如果再相同,则全部投档。
分数条排名分文理吗
考生和家长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今年分数条上的名次是总的排名还是按选修物理和历史的分别排名呢?朱卫国书记回答说,是总的排名。我们也考虑过分选修物理和历史的分开排,但这也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要求是很复杂的,有的要求选物理,有的要求历史,有的是兼招,如果分开排名就不好照顾兼招这部分考生了。当然怎样合理科学地公布排名才最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是总的原则,在总结今年经验的基础上,明年也可能会作出调整。
[引申采访]
如何看懂分数条
25日,江苏50.8万考生将拿到分数条,今年的分数条上将包括哪些信息,如何看懂这些信息,并对填报志愿有哪些直接指导作用,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的招生专家。
今年分数条将包含11条信息
关注最重要的三个数据
除此之外,对绝大多数院校来说,考生的特征分只有上了本二线,才有被本二院校录取的可能,上了本一线才有被本一院校录取的可能,但考生的特征分虽然上了省控线后,投档时还要加上附加分参与投档,只有投档分及等级达到某一个院校后,学生的档案才有可能投到该校去。对某些特殊类型的招生,此点尤其关键,如拿到优秀级别的文艺特长生,考生的特征分只要达到本一线就有可能被高校录取,而对只取得合格等级的特长生来说,只可能在学校投档线下20分内才有可能被录取。
分数条上的一个重要信息是一阶段投档分名次,这指的是第一阶段填报志愿条件的考生的投档分在全省的排名。只有考生的特征分达到第一阶段资格线且为2B的考生才能进入排名。也就是说可能某个考生的投档分很高但未达2B,这个学生就无资格进入排名,某个考生虽然投档分很高,也达2B,但其特征分未到资格线,也无法进入排名。
尤其提醒考生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两所大学在录取时,在满足两所大学选测科目等级的前提下,用考生的语数外及奖励分、附加分五项之和进行投档。
根据考分排名选择高校
而对于等级要求为2B的院校来说,往年投档线折合成名次的参考价值则进一步加强,因为选测科目等级高的院校录取后,包括语数外成绩在内的投档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排名正是依据投档分而定的。对于排名在全省1到3万名的考生,对应院校的往年排名参考价值显得模糊一些,因为这段分数的院校等级要求参差不齐,因此很难做出清晰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