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填报志愿用好分数分布统计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10 已有 人阅读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5年—2007年)》(俗称“大厚本”)汇总了2005年至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北京招生录取情况的统计结果。这本书汇集的录取信息非常丰富,对考生选报高考志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要注意的是,考生应该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使用这本书。从考生的定位来确定资料中的哪个批次是选报志愿参考的重点。
阅读这本书要注意以下几点:
2005—2007年各批次在京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本科一批 本科二批 本科三批
2007年
文科 528 486 458
2006年
文科 516 476 442
理科 528 476 442
2005年
文科 486 443
理科 470 414
第二,在分析各院校及专业录取分数高低时,最好“去两头看中间”,即不要看人数较少的高分段和低分段,要重点参看考生人数分布较集中的几个分数段。因为高分段和低分段一般是特殊情况,特别是低分段,绝大多数是特殊政策招收的考生(如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不能完全反映这所院校(专业)的实际情况。如果考生的实力能够达到这所学校分数分布比较集中的分数段,报考这所学校会比较稳妥。
第三,对2005年至2007年三年的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有的招生院校是一年热,一年冷,也就是常说的“大小年”;有的招生院校在逐年升温等。考生和家长不要仅仅参考一年的录取信息,三年的录取信息都要进行认真分析,希望多找几个参照点,对选择志愿的把握性会更大些。
第四,学会分析数字。如可以分析每一所院校招收二志愿的情况。书中列举了各院校及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第一志愿录取人数,若第一志愿录取人数大于或等于计划招生人数,就意味着第一志愿录取满额,如果三年都是这样,不建议考生把这所院校报在第二志愿。通过分析计划招生人数和第一志愿录取人数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分析出该院校(专业)招收二志愿考生的比例,如计划招生数远远大于第一志愿录取数,就说明该院校(专业)招收二志愿人数比较多,把它作为二志愿录取机会比较大。
第五,不要机械套用。不能用平时成绩,“一模”、“二模”成绩简单地与“大厚本”中的成绩“对号入座”。一方面,可以把院校的录取分数分布与当年的各批次的控制线相比照,从中看出该院校在这一批次中的位置;另一方面,考生可通过“一模”、“二模”考试成绩与本区县划定的参考线之间的比较来定位。要通过寻找考生和所报考院校两方面定位的近似值,来客观地选报高考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