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吃“糕”“粽” 盼望能“高中”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6-08    已有  人阅读

据新华社电 今年端午节在6月8日,恰逢全国统一高考第二天。高考首日,上海的一些家长给考生准备的早餐中就有“糕点”和“粽子”,与“高中”谐音。精明的商家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粽状元”等产品,受到考生家长的热捧。

  6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上海考点之一的杨思中学,前来送考的家长络绎不绝。家住浦东孙桥的周月静是众多在考场外等候孩子的家长之一。她告诉记者,高考前一天晚上,她给孩子亲手包了粽子,还准备了糕点。

  “孩子的奶奶说,考生吃‘糕’和‘粽’将带来好兆头。”周月静说,虽然她亲手包的粽子不如买的好看,但重要的是,自己把心意和祝福全包在粽子里了。

  记者在杨思中学门口一共问了5位在考场外等候的家长,其中3位家长表示自己也特意给孩子买了粽子吃,希望孩子好运。

  记者日前在上海的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连锁超市看到,往日堆放箱装牛奶的铺位被清空了,取而代之的是用特制“龙舟”载着的各式粽子。其中,红色小包装的“粽状元”尤为惹眼,深受考生及家长喜爱。这种“粽状元”每袋4只,虽与普通四角粽别无二样,但其却要卖到7.5元一袋,比普通粽子贵20%左右。

  家乐福柜台促销员丁政华说:“‘粽状元’谐音‘中状元’,寓意高中,所以特别好卖。高考前夕,每天能卖掉二三十袋。”

  10多年前参加高考的苑广阔在《高考那年的粽子》一文中,讲述了高考前夕他的母亲为他送粽子的故事。母亲听说“要是能在考试前吃粽子,保准能考中状元”,就特地连夜包了粽子,赶了几十里路送到学校。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专家陈勤建教授表示,考试前吃“糕”和“粽”可追溯到古代科举制度盛行时。当时,家中只要有人赶考,定会准备一盘糕点和一盘粽子,考生将其带在身边当作赶考的干粮。在古代,粽子的包法非同一般。其中,一只粽子裹成四方形,名为“印粽”,谐音“应中”;两只粽子,裹成笔管形的,名为“笔粽”,谐音是“必中”。

  陈勤建认为,考前吃“糕”和“粽”符合中国民间寄愿于吉祥物像的习俗,与一般的迷信做法有所区别。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