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心理辅导与调适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7-11-25 已有 人阅读
时间:考前两周
辅导内容:
一、考前复习要领——目录复习
通过看书上的目录、标题,在脑子里进行复习、回忆,把生疏、重点的内容着重复习,,已熟练的内容可“一带而过”;重温自己以往整理的提纲、图表、考卷、公式、定理以及总结。
二、身体调适
(一)注意用脑卫生
头脑不清醒,头晕脑胀,紧张不起来……都是大脑给出的信号,需要调整用脑状况。不搞疲劳战术,不开夜车,不再演算那些难题、偏题、怪题; 不长时间只学一门功课,交叉科目复习,主动的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
(二)饮食起居
高强度的复习会引至体力透支,为了预防感冒、腹泻等疾病的突发,多补充一些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单、瘦肉、肝、牛奶、豆制品等,多吃蔬菜和水果,这些有助于增强体力和记忆力。
身心处在高度的戒备紧张状态,注意力的广度降低。为了防止以外发生,考前不要参加动作较为激烈的、消耗体能太多的活动,同时不要到离家太远的地方。适当的放松和休息应是考前最后一天的主旋律。
(三)女同学的生理周期
应充分估计自己的月经期,,尤其是痛经、身体极度不适的同学,应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医院与医生商量一个妥帖的办法。
三、睡眠的调节
高三以来,为了给自己一个最佳的复习效果,几乎每个同学都调节了自己的生物钟,而高考的考试科目并不按照你个人的生物钟进行,为了适应考试,我们有必要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睡眠的调整——规范睡眠
遵守一般的睡眠卫生:
1.定时睡觉,定时起床
2.维持每天6——8小时的睡眠时间
3.白天小睡,理想的睡眠时间20分钟,以不影响晚上入睡为准则
4.饮食定时,进食不过量
5.每天有适量的运动
6.睡觉前作轻松的活动
7.有条件的睡前洗热水澡
8.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
9.集体宿舍的同学,睡前互道“晚安”
10.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饮品
11.晚上睡前避免参加令情绪兴奋的节目,如:听广播、聊天、玩游戏、看电视(电影)等
减压睡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调适
1.调整呼吸,让自己全身心放松。6——10个深呼吸。
2.与潜意识沟通。给自己积极暗示。
3.三个三,是相继想象三个景象、三个声音、三个身体感觉,与自己的感觉在一起。
四、考试过程中的心理调适
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每次考试前或考试中,都由于精神过度紧张等原因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焦虑不安、面色苍白、头晕目眩、腹泻气喘、尿频、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常遗忘等生理、心理情况,在心理学上称为“考生竞技综合症”——怯场。
这些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而言是由强烈的求成动机所致,凡事追求完美个性的人最容易出现。那么,在心理上降低考试的作用,可减低神经质现象;如若出现上述状况,处理办法是转移注意力,①可以握紧拳头,一紧一松,体验紧张松弛的感觉,这样既可以转移注意力又可让自己有所放松;②暂停答题,闭上眼睛,深呼吸,意念“停”、“放松”;③重新审度卷面,规划答题方法与技巧,临危不乱。
适度的紧张、焦虑、压力等有利于应激水平的提高,使答题效率最高。
五、考前物质准备
(一)熟悉考场
对于去另一个学校考试的同学,熟悉考场尤为重要,要了解:
1.考场离居住地的距离
2.用什么方式到达比较迅速和安全
3.路上要用多少时间
4.自己在哪个教室,哪个座位,座位靠近门窗还是贴近墙角,教室向阳还是向阴,厕所及其他服务设施在哪,附近有无可以休息和饮食的地方。
以上都应尽可能的清楚,否则,因没有准备,一些意外情况可能会让你陷入混乱迷茫,破坏注意力的集中和思维的灵活性。如:出发过晚,气喘吁吁的赶到考场,再匆匆忙忙的找自己的座位,这些不仅耽误了做题时间,也影响做题的质量;如果在才开始考试时,发现窗户透进的阳光直射你的座位,这时抱怨着急只会起消极作用;座位靠近门口附近的考生,容易受巡考老师进出的影响。应该使这些事前都有心理准备,把影响减至最低。
熟悉考场,早做准备,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和安全感。
(二)备齐考试用品
考试用品,如:手表、钢笔、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半圆仪、小刀等,还有准考证,在纸上列个清单,把以上所有装在结实、厚而透明的小塑料袋里,放到可看见的桌子上,每天出发前,对照清单检查一下。好象是考场不准带进有字的纸张,那么,建议,清单放在家里,出发前对照检查。
总之,高考也应象打仗一样,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打不准备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