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调整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7-11-25 已有 人阅读
1、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经科学调查研究证明,情绪乐观将会促使大脑思维活跃。心理学家曾得出这样的实验结果:某组学生在情绪良好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平均智商为105,而同一组人在紧张状态下的平均智商却降至91。同理,考生们充满乐观情绪进行复习和愁眉苦脸地学习,效果将大不一样。有些学生因前期的模拟考试成绩不够理想而忧心忡忡,害怕看到家长失望的目光、害怕高考成绩不够理想无法向父母交代,眼看高考日期越来越近,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地没了底。虽然他们常常挑灯夜战、苦不堪言,但实际效率却不高,睡眠质量也不好,多梦、早醒等更是常有的事。高考临近,过重的心理压力,使这类考生的情绪处于过分焦虑状态。
那么,对考生而言,是不是任何程度的焦虑情绪均属有害无益呢?不然。焦虑水平与成绩的关系很微妙,考生如果完全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没有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结果肯定是学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使精神过度紧张,又会影响考生的正常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的同学,才能最有效地激发潜在的学习潜能,并能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也最好。
要消除过分焦虑情绪可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同学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你坐在书桌前时,脑海中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一分钟,并在心中默念:“考试前我一定能复习好”、“考场上我一定能发挥好”,然后充满自信、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这个方法很有效,考生不妨试一试。
2、怎样才能防止高考时怯场现象呢?
(1)考前两天:增强自信,择要复习
临考前的复习更要有所侧重,考生只要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掌握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出和反复强调的要点;二是自己平时容易出错的薄弱环节。如果考生能够确认这些方面已没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我的复习很充分,届时一定能考好!”
(2)考试前夕:睡眠充足,放松情绪。
在树立了信心的前提下,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考生切忌在临考前夜牺牲睡眠进行复习,这样做事会事与愿违、得不偿失。考生此时要尽量放松心情,以减轻心理紧张度。特别要注意要比平时稍早一点学习,充沛的精力将大大有助于考生的临场发挥。
(3)在进入考场后:让精神状态先适应考场环境,消除紧张的情绪,为此,提前半小时或20分钟到达考点,通过回忆复习备考过程中感兴趣且做得十分好的某些试题的解答方法,或在心中暗自熟记名词概念,用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忘记自己的过去和别人的差距,要有和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较量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自我认同和自我鼓励,不时地告诉自己“实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