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衡量自己实力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7-11-24    已有  人阅读

  (一)竞争实力有几分

  虽然高校招生录取率逐年增加,但总体上升学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录取中,学习成绩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专科学校。一般情况下,这三个层次的院校在高考时分为三批录取,并且有三个层次的调档分数线。由于多种原因,每个考区内不同的招生院校和专业,又形成了“冷”与“热”的区别。在熟悉了这些情况之后,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看看能填哪一类的院校和专业。既要看总成绩,又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各院校在确定了调档比例之后,首先是以总分来调阅档案的。调档分数线不是在进到录取地点之前所能够确定的,它要根据报考人数及考生成绩等,在录取现场来确定。不同年份的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不同,报考人数不同,因此各年份的调档分数线也不尽相同,各个学校情况不同,调档分数线也不同。每个考生首先要预测自己能进入哪一类院校的调档线,再来确定自己的志愿。各校在录取时,除看德智体诸方面条件外,还要看相关科目的成绩。如清华大学看重的相关科目为数学、物理和外语,因为它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尽管总分达到了调档分数线,但如果这三门课程的基础不好,就会对未来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所以,进入调档线的考生,相关科目成绩不佳,也可能被淘汰。反之,在进入了学校的调档线后,相关科目突出,尽管总分比别人低一些,被录取的可能性也很大。

  1.估分衡量

  考生在参加完高考后,对自己的考试情况应有所了解。如果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一下自己的分数,则更有助于选报志愿(考后选报志愿者),估分是较为有效的实力估量方法。

  如何估算分较为准确?一般认为:首先,拿到答案后先回忆一下自己的答卷充分调动记忆,尽量避免产生误差。同时,对不同科目,采用不同方法估分。如数、理、化3门课选择题较易估分,先估出来。语文、政治、历史的观点题较难估分,不但要考虑观点,也要考虑卷面。物理题答题的步骤、程序比答案更重要。化学细心回忆答案,最好尊重第一印象。作文分数可上下浮动5分,历史估分容易偏高,要慎重。政治主观题估分时要围绕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所做答案原理与材料分析估分不能过高,估分时重点注意关键部分。在自我估分基础上,还要估算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力求接近准确。

  2.按平常学习成绩推测

  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情况从平常的考试成绩(不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作出大体的估量。一般说来,基础扎实、学习用功的学生,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处于领先地位;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没有特别的心得,考试成绩可能时好时差,处于中游状态且不稳定,一般来说,在高考中超水平发挥的可能性不大。根据高中三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高三总复习时一模、二模的成绩大体可以给自己的成绩档次一个定位。特别是有些省、市统一进行模拟考试后有个排列、对比如北京市各区每次模拟考试后都按本区考生的模拟考试成绩进行排名,考生从而知道自己在本区中的位置,再根据本区教育质量在全市的排行情况便能推测出自己处在全省中什么水平,进而得出本人高考的竞争实力。根据平常考试成绩来推断自己在高考中的竞争实力时,不能只看到自己的成绩处于本校什么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自己学校在全省中处于什么水平。比如说自己的学校是省重点,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历来处于省内前列的话,那么该校位于前列的学生在全省也处于前列;教学质量处于全省中等水平学校的优等生通常在全省会处于中上水平。由于高校招生录取以省为单位划线,学生需要知道的是自己在全省的排位,那才能代表自己的竞争实力。

 

  (二)越过哪条录取分数线

  对于未来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中,如果发挥正常自己能得多少分,那是很难估计的,因为变数太多。但如同求解函数的值域一样,推测自己能落入3条分数线的哪一个区域则是可能的。我们知道,各省的分数线每年都不一样,它既受当年招生计划数与报考人数的制约,也受当年试题难度及全省考生考分情况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学毕业生人数没有太大变化,而高等学校又扩招的话,本省升学率就会增加,各批分数线就相对下移;高考试题多数考生都感觉偏难,总体得分减少时,分数线也会下移。要估计自己能进入哪一类分数线区只能迂回入手。

  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首先查阅本校3年来高考被录取的情况:总升学率是多少,考入重点大学的是多少;考上普通本科院校的是多少,考上大专或高职的又是多少?第二步是与自己成绩水平的往届生都考上了哪批次大学,从而初步判定自己大约能进入哪一个区域。第三步是加以修正,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报考人数大体不变,招生人数有较大增加时,自己 的级别可能上浮;本校应届生学习水平优于往届,影响也是正面的,竞争力也提高;除此而外,找的对比对象如果填报志愿不当,可能影响其录取批次时,对比时应作些修改。应该说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大体可以判断出自己的竞争实力。比如自己在高中几年的学习成绩总是处于全校的前10名,而本校近3年平均每年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有20名,最少的一年也有15名。那么,可以判断,如无特别意外,自己有考上重点大学的实力。

  (三)省内考生中的排队区位

  有一种粗略推测法可估计出自己在省内考生中的排队区位,大体可知能录取到哪一类高校。这种方法是按全省中学高、中、低分类,考生在本校的成绩按前、中、后排位,可以组成9种组合:画成“九宫图”。

 学校分类

学生排位

 高

 中

 低

 前

 1

 1

2

 2

3

 中

1

2

 2

3

 5

6

 后

 4

5

 6

 6

录取机会九宫图

  图中“前”行与“高”列相交于“1”,表明省、市重点中学(或按分类属“高”的中学)中成绩排“前”的考生,在高考中全省的排序为1,基本上能考上重点高校自己满意的专业。而“中”类学校排位靠前的考生,在全省的地位属中偏高(简称中高),与“高”学校中成绩中等的位置差不多,图中“2”栏考取本科院校应没有什么问题,但不一定能考取重点高校(除非不挑专业)。“3”栏为“中”类学校中等生,可保本科院校,但对专业不要大挑剔。“3”栏考生若志愿设计不合理的话,就会“掉入”专科学校行列。“4”栏考生录取机会有50%左右希望。“5”的希望不大,处于“6”的位置,升学基本无望,只能当分母。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解读只是指一般情况,不能绝对化。由于高校招生录取以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而高考中能否正常发挥对成绩影响很大,若超水平发挥的话,原来排位居中的可能就跃入到本校的前列,可能由原来的“3”跃入“2”,或由“2”跃入“1”。反过来,考试发挥失常,其录取机会也就降1个序列,“1”转为“2”或“2”转为“3”……

 


 

 

  (四)身体状况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了12种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此外,还规定了对某些疾病或生理缺陷者限报的专业,每个考生应该严肃认真的参加体格检查,根据体检结果,对照体检标准,看自己能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每年都有少量学生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未被录取,或被分配到非本人志愿的专业。综上所述,考生的身体状况对于报考学校专业的选择起到直接作用。考生应充分重视这一点。

  有些专业如化学、化工、光谱物理等,对于人的颜色辨别能力要求很高,如果考生存在色盲或色弱的先天疾病,则不能报考此类专业,具体情况请参考本书的考生体检部分。同样,某些专业,如采矿、勘探等,需要考生身体状况优秀,而且只招男性,女性学生由于生理因素,不能报考此类专业。同样,某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只招收女性,因此,考生要考虑到个人的身体状况能否满足该专业的要求。另外,学校的位置、饮食习惯,以及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造成南北、东西差异较大,因而,考生在选报志愿时,也要兼顾到这一因素。例如我国南方的学生到东北去学习,可能就忍受不了北方的寒冷,北方的学生也有可能适应不了南方的饮食等习惯。虽然这些因素都常被称为次要因素,但作为选报志愿的考生来说,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一点,对于专业的选择,女生比较适合的专业有:法律、政治类、外语、中文、会计、管理和经济类、师范类,这些专业可充分发挥女生的记忆力强,语言天赋高,亲和力、沟通能力强和有耐心、细致敏锐的相对优势。

  (五)能力

  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动中发生作用的能力,如绘画、作曲等。一般来说,文史类院校要求考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理工农医类要求考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但都要求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阅读欣赏能力。

  (六)兴趣特长与职业取向

  兴趣与特长是人的两个方面,一般被认为是预见事业是否成功的两个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感兴趣的东西未必适合他去从事,只有对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的人,才能胜任他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特长又称为“性向特长”,是指完成某一特定的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潜在能力。在与自己性向特长相吻合的事业或专业领域内,往往可以比较快地获得成 功。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特长的专业,兴趣会成为他执着努力的强有力的动力,无疑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好的成绩。

  (七)自我认知测试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很大,喜欢或适合从事的职业各不相同,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需要理性地进行选择,了解自我,了解外界,也就是,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报考适合自己的专业。

  从了解自我的角度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需要考虑自身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种工作有兴趣,他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知疲惫。相反,如果他对某种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全部才能的20%~30%,还容易精疲力竭。而具体在进行专业选择时,对于自己兴趣的考查,主要看当前潜在的职业兴趣和对各门学科的学科兴趣。

  其次,要认识自己的性格,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性格对专业选择的影响,相对来说不起主要作用,但是,在选择专业之前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对今后选择和专业有关的职业是很有必要的。很多职业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例如有的经常变化、要求创新(如记者、演员、作家),有的严谨、稳定、反复重复(如会计、编辑、化验);有的要求独立(如医生、教师、外交家、管理人员)等等,考生和家长在报考志愿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

  职业价值观在选择专业时是个较为复杂的因素,它既受社会文化环境、性别和年龄等方面的影响,又受个人的个性、兴趣等内在的影响。一般说来,职业价值观与理想基本是一致的,但无论是以什么专业作为理想专业的人,职业价值体系中均应以充分体现自己的兴趣,发挥个人能力及个性为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外在因素,如这个专业将来对应职业的工资、社会地位、稳定性等。在进行专业选择时,考生家庭中的成员最好就这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澄清个人和家庭的核心职业价值观是什么,再作出专业和将来的职业选择。还有一点就是能力的问题,很多考生很关心自己的能力水平能否达到专业学习的要求。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了解能力。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它是人们从事一切需要一定智力水平活动的必要条件。特殊能力是在特殊活动中发生作用的能力,如绘画、作曲等。可见,个人能力与专业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

  具体在选择专业填报志愿时,考生需要知道的是,有些专业是需要考生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才能报考和学习的,如美术、音乐、表演等。但是就其他大部分专业来说,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不超出一般范围的。另外,在学生所处年龄这个阶段,可以说,他们能力发展的空间是相当大的,尤其进入大学阶段后,随着眼界的扩大,知识的扩展、锻炼能力机会的增加,他们的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所以,在专业选择时,虽然能力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是不宜作为一个绝对化的考虑因素。

  (八)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在志愿卡上对大学的选择应有所区别。小康以上家庭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相对比较宽松,只要你能力所及,尽可挑选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你的成绩较好,实力介于“一般”和“重点”之间,你可以选择收费较高的重点大学一般专业,也可选择收费较高的一般大学热门专业,将经济实力与学习实力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优势;成绩一般,可向下类推;若你实力超群,出类拔萃,则应多考虑名牌、一流学府中收费较高的热门专业。若你有特殊的志向、选择,也可报考其他专业。总的说来,家境好的同学在志愿选择上顾虑相对少些。

  家庭经济水平在小康以下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则需多方面考虑,三思而后行。虽然现在绝大多数高校都有助学、贷款制度,但这里还是首先建议你关照军校、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里的师范专业,以及其他收费不高的农林、采矿、石油等专业。其次,你在选择学校时,要询问一下当地物价有多高,同时要计算一下来回往返的车费、船费,若是女生,还要考虑沿途的安全因素。第三,你的爱好志向不在教育、采矿等行业,而在其他收费较高的大学、专业,怎么办?这时你需要了解该校奖学金和贷学金发放的情况,你可通过老师了解,或通过熟人、朋友了解。按照这几点去做,你考上大学后会给家里减轻不少负担,能够保证你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念完大学。

  (九)政治思想品质

  考生在政治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也是高校考查的重要内容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