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2-27 已有 人阅读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2008-2009)
邱均平,马瑞敏,赵蓉英,牛培源,杨瑞仙,程妮,罗力
(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摘 要] 本文对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未含港澳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普通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并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等7点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启示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各级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是政府管理部门、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教育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今年10月份我们集中力量对2008-2009年度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状况和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普通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92个)等200个排行榜,并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排名结果和评价结论,可供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广大考生和社会成员的决策提供定量数据和参考依据。
1本次评价的做法
1.1评价对象
另外,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并考虑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高等院校分为8种类型:(1)综合院校;(2)理工院校;(3)师范院校;(4)医药院校;(5)语文财经政法院校;(6)体育艺术院校;(7)民族院校;(8)农林院校。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评价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五个排行榜)和学科竞争力仍沿用去年的指标体系与权重。请查阅我们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2 本次评价的结果分析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综合竞争力分析(前10强)
2.1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分析
通过地区排名,我们可以看出各地区本科教育资源(包括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在全国的整体分布、各地区的占有量及其办学水平和所处位次。前10强的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前10强
排名 |
得分 |
省区 |
区域 |
1 |
100.00 |
北京 |
华北 |
2 |
82.99 |
江苏 |
华东 |
3 |
74.04 |
上海 |
华东 |
3 |
74.04 |
辽宁 |
东北 |
5 |
73.11 |
山东 |
华东 |
6 |
72.88 |
广东 |
华南 |
7 |
68.02 |
陕西 |
西北 |
8 |
67.44 |
湖北 |
华中 |
9 |
62.06 |
浙江 |
华东 |
10 |
61.15 |
四川 |
西南 |
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江苏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整体实力非常雄厚。上海、辽宁、山东、广东基本在一个水平层次,得分都在70-75分之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紧接着是陕西、湖北、浙江和四川,这四个省份也引人瞩目,得分都在60-70之间。另外,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7大区域中都有至少一个省份位居地区综合竞争力前10位,分布还算合理。其中华东的优势非常明显,有4个省份进入前10,其他区域各一个。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区之一,经济实力雄厚,带动了该地区教育质量普遍较好。这也可见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分布在我国是比较明显的,与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前20强)

2.2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
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基础普遍较好,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每个重点大学,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指标来考核这些学校,看看他们的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测也是对各高校以后发展的一种有益参考。表2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的具体情况。
表2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 分 |
办学资源序 |
教学水平序 |
科学研究序 |
学校声誉序 |
省市序 |
类型序 |
||
1 |
北京大学 |
100.00 |
2 |
1 |
1 |
1 |
京 |
1 |
综合 |
1 |
2 |
清华大学 |
99.33 |
1 |
2 |
2 |
2 |
京 |
2 |
理工 |
1 |
3 |
浙江大学 |
88.75 |
3 |
5 |
3 |
6 |
浙 |
1 |
综合 |
2 |
4 |
复旦大学 |
85.25 |
4 |
3 |
4 |
3 |
沪 |
1 |
综合 |
3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80.95 |
6 |
8 |
5 |
4 |
沪 |
2 |
理工 |
2 |
6 |
南京大学 |
80.09 |
8 |
7 |
6 |
7 |
苏 |
1 |
综合 |
4 |
7 |
武汉大学 |
77.00 |
7 |
9 |
7 |
13 |
鄂 |
1 |
综合 |
5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74.33 |
19 |
4 |
11 |
9 |
京 |
3 |
师范 |
1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72.19 |
11 |
14 |
9 |
25 |
鄂 |
2 |
理工 |
3 |
10 |
中山大学 |
72.18 |
14 |
22 |
8 |
16 |
粤 |
1 |
综合 |
6 |
11 |
中国人民大学 |
72.12 |
20 |
6 |
14 |
8 |
京 |
4 |
文法 |
1 |
12 |
南开大学 |
72.01 |
16 |
11 |
10 |
12 |
津 |
1 |
综合 |
7 |
13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70.59 |
5 |
19 |
15 |
5 |
皖 |
1 |
理工 |
4 |
14 |
吉林大学 |
69.74 |
12 |
10 |
16 |
18 |
吉 |
1 |
综合 |
8 |
15 |
四川大学 |
69.57 |
10 |
12 |
12 |
32 |
川 |
1 |
综合 |
9 |
16 |
西安交通大学 |
68.39 |
17 |
13 |
17 |
11 |
陕 |
1 |
理工 |
5 |
17 |
山东大学 |
66.80 |
18 |
25 |
13 |
33 |
鲁 |
1 |
综合 |
10 |
18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66.50 |
9 |
15 |
22 |
10 |
黑 |
1 |
理工 |
6 |
19 |
厦门大学 |
64.89 |
23 |
20 |
18 |
34 |
闽 |
1 |
综合 |
11 |
20 |
天津大学 |
64.27 |
25 |
18 |
20 |
23 |
津 |
2 |
理工 |
7 |
中国一般大学及民办高校竞争力分析(前20强)


2.3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分析
我国一般大学的数量很多,分布地域很广,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大学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仅要争取各种经费,要承担和参与各个层次的科研项目,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社会认可的学生。但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巩固发展自己是每个一般大学必须冷静思考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发现和分析更是重中之重。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得分 |
办学资源序 |
教学水平序 |
科学研究序 |
省市序 |
类型序 |
||
1 |
首都医科大学 |
100.00 |
2 |
4 |
3 |
京 |
1 |
医药 |
1 |
2 |
福建师范大学 |
97.49 |
12 |
2 |
5 |
闽 |
1 |
师范 |
1 |
3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96.22 |
17 |
1 |
6 |
黑 |
1 |
医药 |
2 |
4 |
山西大学 |
94.72 |
5 |
8 |
1 |
晋 |
1 |
综合 |
1 |
5 |
东北财经大学 |
93.40 |
8 |
3 |
15 |
辽 |
1 |
文法 |
1 |
6 |
中国医科大学 |
90.74 |
6 |
5 |
11 |
辽 |
2 |
医药 |
3 |
7 |
首都师范大学 |
89.66 |
3 |
7 |
12 |
京 |
2 |
师范 |
2 |
8 |
浙江工业大学 |
87.73 |
43 |
11 |
2 |
浙 |
1 |
理工 |
1 |
9 |
扬州大学 |
86.07 |
7 |
16 |
7 |
苏 |
1 |
综合 |
2 |
10 |
南京医科大学 |
81.47 |
35 |
37 |
4 |
苏 |
2 |
医药 |
4 |
11 |
昆明理工大学 |
81.38 |
11 |
9 |
65 |
滇 |
1 |
理工 |
2 |
12 |
南京工业大学 |
81.17 |
1 |
53 |
19 |
苏 |
3 |
理工 |
3 |
13 |
汕头大学 |
81.03 |
16 |
33 |
8 |
粤 |
1 |
综合 |
3 |
14 |
南方医科大学 |
81.00 |
15 |
13 |
27 |
粤 |
2 |
医药 |
5 |
15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80.68 |
4 |
14 |
63 |
粤 |
3 |
医药 |
6 |
16 |
山东师范大学 |
80.03 |
39 |
24 |
9 |
鲁 |
1 |
师范 |
3 |
17 |
沈阳药科大学 |
79.70 |
29 |
10 |
44 |
辽 |
3 |
医药 |
7 |
18 |
山东农业大学 |
78.95 |
10 |
31 |
23 |
鲁 |
2 |
农林 |
1 |
19 |
河北大学 |
78.52 |
25 |
39 |
10 |
冀 |
1 |
综合 |
4 |
20 |
西安理工大学 |
78.42 |
20 |
12 |
54 |
陕 |
1 |
理工 |
4 |
2.4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补充和平衡我国教育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表4提供的是我国民办高校竞争力前10强的具体情况。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分 |
办学条件序 |
人才培养序 |
省市序 |
类型序 |
||
1 |
江西蓝天学院 |
100.00 |
1 |
11 |
赣 |
1 |
本科 |
1 |
2 |
浙江树人学院 |
98.56 |
2 |
9 |
浙 |
1 |
本科 |
2 |
3 |
仰恩大学 |
94.05 |
9 |
3 |
闽 |
1 |
本科 |
3 |
4 |
黄河科技学院 |
92.44 |
19 |
1 |
豫 |
1 |
本科 |
4 |
5 |
|
92.24 |
3 |
14 |
粤 |
1 |
本科 |
5 |
6 |
三江学院 |
90.19 |
36 |
2 |
苏 |
1 |
本科 |
6 |
7 |
北京城市学院 |
88.04 |
25 |
6 |
京 |
1 |
本科 |
7 |
8 |
西安培华学院 |
87.60 |
30 |
7 |
陕 |
1 |
本科 |
8 |
9 |
黑龙江东方学院 |
86.54 |
85 |
4 |
黑 |
1 |
本科 |
9 |
10 |
上海杉达学院 |
86.53 |
59 |
5 |
沪 |
1 |
本科 |
10 |
从表4来看,前10名的民办院校得分都在85以上,竞争异常激烈。并且不断有黑马杀出,比如今年排第五名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刚成立不久但办学规格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好。从类型来看,排名前10的民办高校全部为本科层次,得到了教育部的审核和认可。从图3来看,排名前10位的民办大学分布于10个省市,分布非常均匀。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很迅速,总量不断增加,竞争激烈,并且新型学校不断涌现(比如内地与香港,内地与英国合作办学),更加加剧了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2.5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得分 |
投入序 |
产出序 |
效益序 |
省市序 |
类型序 |
||
1 |
清华大学 |
100 |
1 |
1 |
2 |
京 |
1 |
理工 |
1 |
2 |
北京大学 |
85.04 |
2 |
4 |
5 |
京 |
2 |
综合 |
1 |
3 |
浙江大学 |
84.72 |
3 |
2 |
4 |
浙 |
1 |
综合 |
2 |
4 |
南京大学 |
78.18 |
6 |
5 |
1 |
苏 |
1 |
综合 |
3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77.87 |
5 |
3 |
6 |
沪 |
1 |
理工 |
2 |
6 |
复旦大学 |
69.44 |
4 |
6 |
7 |
沪 |
2 |
综合 |
4 |
7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61.74 |
10 |
15 |
3 |
皖 |
1 |
理工 |
3 |
8 |
西安交通大学 |
59.84 |
8 |
8 |
10 |
陕 |
1 |
理工 |
4 |
9 |
华中科技大学 |
57.62 |
7 |
12 |
35 |
鄂 |
1 |
理工 |
5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57.41 |
9 |
14 |
22 |
黑 |
1 |
理工 |
6 |
11 |
武汉大学 |
57.11 |
12 |
9 |
18 |
鄂 |
2 |
综合 |
5 |
12 |
中山大学 |
56.21 |
14 |
10 |
11 |
粤 |
1 |
综合 |
6 |
13 |
天津大学 |
55.95 |
16 |
13 |
8 |
津 |
1 |
理工 |
7 |
14 |
四川大学 |
55.68 |
13 |
11 |
25 |
川 |
1 |
综合 |
7 |
15 |
山东大学 |
55.06 |
24 |
7 |
12 |
鲁 |
1 |
综合 |
8 |
16 |
东南大学 |
50.08 |
19 |
16 |
20 |
苏 |
2 |
理工 |
8 |
17 |
中南大学 |
48.92 |
11 |
26 |
51 |
湘 |
1 |
理工 |
9 |
18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7.83 |
18 |
23 |
23 |
京 |
3 |
理工 |
10 |
19 |
大连理工大学 |
47.61 |
22 |
18 |
15 |
辽 |
1 |
理工 |
11 |
20 |
中国农业大学 |
47.54 |
20 |
25 |
14 |
京 |
4 |
农林 |
1 |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2.6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
排名 |
学校名称 |
总得分 |
投入序 |
产出序 |
效益序 |
省市序 |
类型序 |
||
1 |
北京大学 |
100 |
2 |
1 |
1 |
京 |
1 |
综合 |
1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87.94 |
1 |
3 |
5 |
京 |
2 |
文法 |
1 |
3 |
北京师范大学 |
77.08 |
5 |
2 |
2 |
京 |
3 |
师范 |
1 |
4 |
复旦大学 |
73.87 |
3 |
5 |
4 |
沪 |
1 |
综合 |
2 |
5 |
武汉大学 |
73.35 |
6 |
4 |
9 |
鄂 |
1 |
综合 |
3 |
6 |
南开大学 |
69.89 |
4 |
6 |
3 |
津 |
1 |
综合 |
4 |
7 |
华东师范大学 |
61.84 |
8 |
10 |
6 |
沪 |
2 |
师范 |
2 |
8 |
中山大学 |
61.49 |
9 |
8 |
11 |
粤 |
1 |
综合 |
5 |
9 |
厦门大学 |
60.82 |
7 |
12 |
10 |
闽 |
1 |
综合 |
6 |
10 |
南京大学 |
60.8 |
10 |
11 |
7 |
苏 |
1 |
综合 |
7 |
11 |
清华大学 |
59.99 |
11 |
9 |
8 |
京 |
4 |
理工 |
1 |
12 |
浙江大学 |
58.86 |
13 |
7 |
12 |
浙 |
1 |
综合 |
8 |
13 |
山东大学 |
49.09 |
16 |
13 |
21 |
鲁 |
1 |
综合 |
9 |
14 |
吉林大学 |
48.69 |
14 |
14 |
35 |
吉 |
1 |
综合 |
10 |
15 |
四川大学 |
47.55 |
12 |
16 |
41 |
川 |
1 |
综合 |
11 |
16 |
华中师范大学 |
47.35 |
15 |
15 |
13 |
鄂 |
2 |
师范 |
3 |
17 |
中国政法大学 |
41.47 |
17 |
21 |
15 |
京 |
5 |
文法 |
2 |
18 |
上海财经大学 |
40.22 |
18 |
20 |
18 |
沪 |
3 |
文法 |
3 |
19 |
|
39.92 |
21 |
17 |
30 |
鄂 |
3 |
文法 |
4 |
20 |
东北师范大学 |
39.63 |
22 |
19 |
14 |
吉 |
2 |
师范 |
4 |
在表5中,这20所高校主要是综合、师范和文法院校,只有1所理工科院校。北京大学的得分遥遥领先,足见其雄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和强大的科研竞争力。在80-90分区间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一所。所以中国的人文社科方面,北大和人大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标杆。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分数都在70-80之间。他们都是名牌老校并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著称。从图5来看,北京是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镇,这和其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是上海和湖北武汉,都有3所高校位居前20,其实力值得肯定。人文社科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长时间的积累,这也导致了该排行榜中各高校名次波动不是很大。
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前10强)
2.7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融合性,许多学科的边界是比较难明确界定的。学科门类排行榜可以帮助我们对一所高校的各个学科门类有所了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如果一所高校拥有所有学科门类并且表现不俗,那么这所高校必然在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表7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前10高校分学科门类排行的具体情况。
表7 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总 排 名 |
培养单位名称 |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
个 数 |
||||||||||
哲学 (38) |
经济学 (111) |
法学 (110) |
教育学 (47) |
文学 (118) |
历史学 (39) |
理学 (108) |
工学 (111) |
农学 (30) |
医学 (45) |
管理学 (116) |
|||
1 |
北京大学 |
1 |
4 |
2 |
- |
1 |
1 |
1 |
85 |
- |
1 |
12 |
9 |
2 |
清华大学 |
- |
24 |
56 |
- |
13 |
- |
5 |
1 |
- |
19 |
6 |
7 |
3 |
浙江大学 |
14 |
15 |
18 |
12 |
9 |
24 |
10 |
2 |
6 |
7 |
3 |
11 |
4 |
复旦大学 |
5 |
12 |
5 |
- |
6 |
8 |
8 |
74 |
- |
6 |
23 |
9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 |
27 |
78 |
- |
49 |
- |
13 |
4 |
21 |
8 |
21 |
8 |
6 |
南京大学 |
8 |
18 |
11 |
40 |
5 |
17 |
2 |
49 |
- |
25 |
25 |
10 |
7 |
武汉大学 |
4 |
11 |
4 |
- |
7 |
7 |
9 |
18 |
- |
10 |
4 |
9 |
8 |
北京师范大学 |
10 |
29 |
14 |
1 |
11 |
13 |
4 |
95 |
- |
- |
57 |
9 |
9 |
|
20 |
22 |
21 |
- |
43 |
- |
18 |
6 |
- |
4 |
15 |
8 |
10 |
中山大学 |
3 |
16 |
3 |
- |
19 |
5 |
6 |
63 |
30 |
3 |
7 |
10 |
※表中学科门类名称下( )内数字为该学科门类的培养单位总数。个数为该学校所囊括的学科门类总数。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前10强)
2.8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表8给出的是中国一般大学前10强分学科门类排行榜的情况。
表8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从表8分析可知,一般大学较重点大学而言,每个高校的情况更加复杂。首先他们囊括的学科数差别很大,首都医科大学只有3个学科门类,扬州大学则涉及了全部11个门类。其次每个大学内所囊括的学科排名差距很大,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在医学学科排第3,但是其他三个学科都掉到200名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大学学科门类发展的不均衡性。强的很强,弱的很弱,需要引起注意,要适当调整学科结构。既然开设了相关本科专业,就应该努力建设好,不能仅求大,更要求强。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分析
2.9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评价需要做到细化,即最好能够分专业进行评价和比较。这往往是每个学校及其下属院系更加关注的问题。建设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对于一个学校有着独特的意义。有的学校总体实力并不是很强,但某些学科却位居前列,这对于学校的招生、声誉都有着积极影响。我们这次给出了192个本科专业的评价排行,每所高校可以从中更加细化地分析出自身所含学科的优劣势。当然对于考生选择专业也有着有益的参考价值。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以及“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特点,将各大学的专业实力依次分为五个等级:①A+为重点优势专业的大学,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大学;②A为优势专业的大学,占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大学;③B+为良好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大学;④B为一般学科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大学;⑤C为较差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大学。由于专业众多,我们在此不一一详细分析。请大家参阅相关排行榜。
3 这次评价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评价所利用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排名的结果也是非常全面的,基本涵盖了大学评价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次全面而又精细的评价。这么多的排名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每个高校的长久发展也应是有益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民办大学排名不断杀出黑马,应更加注重学校信誉、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民办高校虽然在我国蓬勃兴起,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大众认可度不高,排名波动很大。良好的品牌和特色的专业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所以一定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办出特色,讲求信誉,否则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高教中的一种“泡沫”现象,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格外注意,对民办高校的监控与管理要更加持续和严格。
名牌老校在科技竞争力和人文社科竞争力方面表现强劲。从评价结果来看,位居前列的高校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名牌院校。这些高校都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积累并不断改革调整而保持了他们的优势地位,这些高校将对以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流大学学科分布齐全且表现不俗。排名前10的大学几乎都囊括了8个以上的学科门类,并且每个门类的表现都不错。这些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和各行各业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这对于一个学校声誉的提高和长久的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
l一般大学学科分布和表现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只有3-4个学科门类,但是排名却非常靠前。有的学校的学科,强的强,弱的弱,经常有极端现象出现。所以,对于众多的一般大学来说,绝对不是求全求大,而是如何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几个名牌专业,甚至可以下决心砍掉一些非常差劲的专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才是一般大学应采取的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邱均平, 武夷山等著.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www.imu.edu.cn/skc/glwjfile32.htm [2007-12-15]
3.邱均平,武夷山等著.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