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08-02-27    已有  人阅读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做法、结果分析及启示(2008-2009)

  邱均平,马瑞敏,赵蓉英,牛培源,杨瑞仙,程妮,罗力

  (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430072)

  [摘 要] 本文对2008-2009年度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的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着重分析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未含港澳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普通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并得出“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等7点启示,希望对我国大学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中国大学,学科专业,评价,启示

  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形式,是高等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其办学质量和水平是各级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如何科学、合理、客观、公正地评价高等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质量与水平,是政府管理部门、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摆在教育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面前的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因此,今年10月份我们集中力量对2008-2009年度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的状况和水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得到了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民办普通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国重点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一般大学分学科门类排行榜、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行榜(192个)等200个排行榜,并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排名结果和评价结论,可供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广大考生和社会成员的决策提供定量数据和参考依据。

  1本次评价的做法

  1.1评价对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普通高校名单》,截至2007年5月18日,我国共有普通本科院校711所,民办院校295所,我们今年发布的大学评价报告中的各高校名称也主要以该《名单》中的名称为准,但对部分更名或合并的学校尽量采用了新名称,另外舍去了未开设本科专业招生和部分有一级指标得分为零的高校,并且2007年被教育部亮了黄牌的高校也没有进入我们的评价对象。最终进入此次评价的大学共有963所,其中重点大学119所、一般大学584所、民办院校260所。

  另外,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并考虑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数量,将高等院校分为8种类型:(1)综合院校;(2)理工院校;(3)师范院校;(4)医药院校;(5)语文财经政法院校;(6)体育艺术院校;(7)民族院校;(8)农林院校。

  学科门类评价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的11个学科门类(除军事学外)进行的。由于现有本科招生专业划分太细、十分庞杂,有些专业又相互交叉、重叠,很难区分。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原则和职业行业的变化特点,我们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适当归并和调整。这次评价的专业为192个,具体情况可查阅《新编本科专业名称对照表》(附录)。今年每个专业中的高校以去年评价的对象为基础,并根据教育部2007年2月15日公布的《200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对去年评价对象进行了增和减,从而最终确定了各专业中的高校。

  1.2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法

  在大学本科教育评价中,收集原始数据的工作量非常大,我们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经费,建立了比较稳定、可靠的数据来源工具和渠道。评价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四个方面:①有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资料(汇编、年鉴、报表等);②国内外有关数据库;③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的网站;④国家有关刊物、书籍、报纸、内部资料等。关于数据处理,我们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全面核查,处理了有些异常的数据,有的取消指标,有的则压低了权重。之后,在征求各类专家意见和我们长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和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我们自己设计了《中国大学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并建立了相关数据库,进行了大量数据的整理、统计、计算、排序等工作。

  1.3 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虑到评价工作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中国大学综合竞争力评价(五个排行榜)和学科竞争力仍沿用去年的指标体系与权重。请查阅我们以前发表的相关论文和报道。

  2 本次评价的结果分析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综合竞争力分析(前1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2.1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分析

  通过地区排名,我们可以看出各地区本科教育资源(包括重点大学、一般大学和民办院校)在全国的整体分布、各地区的占有量及其办学水平和所处位次。前10强的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大学教育地区(省、市、自治区)综合竞争力前10强

排名

得分

省区

区域

1

100.00

北京

华北

2

82.99

江苏

华东

3

74.04

上海

华东

3

74.04

辽宁

东北

5

73.11

山东

华东

6

72.88

广东

华南

7

68.02

陕西

西北

8

67.44

湖北

华中

9

62.06

浙江

华东

10

61.15

四川

西南

  从表1可以看出,北京市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资源最丰富的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市。江苏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整体实力非常雄厚。上海、辽宁、山东、广东基本在一个水平层次,得分都在70-75分之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紧接着是陕西、湖北、浙江和四川,这四个省份也引人瞩目,得分都在60-70之间。另外,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7大区域中都有至少一个省份位居地区综合竞争力前10位,分布还算合理。其中华东的优势非常明显,有4个省份进入前10,其他区域各一个。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地区之一,经济实力雄厚,带动了该地区教育质量普遍较好。这也可见教育资源的地域性分布在我国是比较明显的,与经济实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前2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前20强)
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省市分布

 

  2.2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分析

  重点大学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支持,基础普遍较好,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给每个重点大学,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指标来考核这些学校,看看他们的发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评价他们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测也是对各高校以后发展的一种有益参考。表2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的具体情况。

表2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总 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学校声誉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北京大学

100.00

2

1

1

1

1

综合

1

2

清华大学

99.33

1

2

2

2

2

理工

1

3

浙江大学

88.75

3

5

3

6

1

综合

2

4

复旦大学

85.25

4

3

4

3

1

综合

3

5

上海交通大学

80.95

6

8

5

4

2

理工

2

6

南京大学

80.09

8

7

6

7

1

综合

4

7

武汉大学

77.00

7

9

7

13

1

综合

5

8

北京师范大学

74.33

19

4

11

9

3

师范

1

9

华中科技大学

72.19

11

14

9

25

2

理工

3

10

中山大学

72.18

14

22

8

16

1

综合

6

11

中国人民大学

72.12

20

6

14

8

4

文法

1

12

南开大学

72.01

16

11

10

12

1

综合

7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70.59

5

19

15

5

1

理工

4

14

吉林大学

69.74

12

10

16

18

1

综合

8

15

四川大学

69.57

10

12

12

32

1

综合

9

16

西安交通大学

68.39

17

13

17

11

1

理工

5

17

山东大学

66.80

18

25

13

33

1

综合

10

18

哈尔滨工业大学

66.50

9

15

22

10

1

理工

6

19

厦门大学

64.89

23

20

18

34

1

综合

11

20

天津大学

64.27

25

18

20

23

2

理工

7

  从表2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保持他们绝对的优势地位,雄居榜首。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得分在80-90之间,是仅次于北大清华的顶尖大学。其他14所大学也有着较大的优势,是我国表现优秀的一流大学。从图1来看,这20所大学分布于14个省市。北京拥有最多的一流大学,有四所;其次是天津,上海和湖北武汉,各有2所;其他省市各一所。再次凸显北京高等教育的独特地位。另外,我们发现这些高教强省(市)往往出现 “双子星”高校,一文一理,相得益彰。比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他们之间相互竞争、学习并促进各自发展,赢得了广泛赞誉。

中国一般大学及民办高校竞争力分析(前2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中国一般大学及民办高校竞争力分析(前20强)
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省市分布

 

 

中国一般大学及民办高校竞争力分析(前20强)
民办高校前10名省市分布

 

  2.3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分析

  我国一般大学的数量很多,分布地域很广,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这些大学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不仅要争取各种经费,要承担和参与各个层次的科研项目,还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培养社会认可的学生。但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巩固发展自己是每个一般大学必须冷静思考的重要问题,尤其对潜在竞争对手的发现和分析更是重中之重。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得分

办学资源序

教学水平序

科学研究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首都医科大学

100.00

2

4

3

1

医药

1

2

福建师范大学

97.49

12

2

5

1

师范

1

3

哈尔滨医科大学

96.22

17

1

6

1

医药

2

4

山西大学

94.72

5

8

1

1

综合

1

5

东北财经大学

93.40

8

3

15

1

文法

1

6

中国医科大学

90.74

6

5

11

2

医药

3

7

首都师范大学

89.66

3

7

12

2

师范

2

8

浙江工业大学

87.73

43

11

2

1

理工

1

9

扬州大学

86.07

7

16

7

1

综合

2

10

南京医科大学

81.47

35

37

4

2

医药

4

11

昆明理工大学

81.38

11

9

65

1

理工

2

12

南京工业大学

81.17

1

53

19

3

理工

3

13

汕头大学

81.03

16

33

8

1

综合

3

14

南方医科大学

81.00

15

13

27

2

医药

5

15

广州中医药大学

80.68

4

14

63

3

医药

6

16

山东师范大学

80.03

39

24

9

1

师范

3

17

沈阳药科大学

79.70

29

10

44

3

医药

7

18

山东农业大学

78.95

10

31

23

2

农林

1

19

河北大学

78.52

25

39

10

1

综合

4

20

西安理工大学

78.42

20

12

54

1

理工

4

  从表3来看,前6所大学的综合得分都在90分以上,是一般大学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他们的综合实力不一定亚于重点大学,这点在科技竞争力和人文社科竞争力中也有所体现。另外,从表3的高校类型分布来看,医药类大学表现突出,有7所医药类高校位于前20位,占30%。从图2来看,前20名一般大学中,广东、江苏和辽宁各有3所;其次是北京和山东,各有2所,其他7个省市各有1所。相对于重点大学来说,一般大学的层次不是特别明显。90分以上的大学有6所,80-90有10所,各个分数段分布更加密集。这将导致以后这些高校在办学、教学、科研资源的竞争上更加激烈,名次的波动也在预料之中。

  2.4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补充和平衡我国教育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他们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表4提供的是我国民办高校竞争力前10强的具体情况。

表4 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前1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办学条件序

人才培养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江西蓝天学院

100.00

1

11

1

本科

1

2

浙江树人学院

98.56

2

9

1

本科

2

3

仰恩大学

94.05

9

3

1

本科

3

4

黄河科技学院

92.44

19

1

1

本科

4

5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92.24

3

14

1

本科

5

6

三江学院

90.19

36

2

1

本科

6

7

北京城市学院

88.04

25

6

1

本科

7

8

西安培华学院

87.60

30

7

1

本科

8

9

黑龙江东方学院

86.54

85

4

1

本科

9

10

上海杉达学院

86.53

59

5

1

本科

10

  从表4来看,前10名的民办院校得分都在85以上,竞争异常激烈。并且不断有黑马杀出,比如今年排第五名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刚成立不久但办学规格较高,师资力量雄厚,社会声誉好。从类型来看,排名前10的民办高校全部为本科层次,得到了教育部的审核和认可。从图3来看,排名前10位的民办大学分布于10个省市,分布非常均匀。民办高校在我国发展很迅速,总量不断增加,竞争激烈,并且新型学校不断涌现(比如内地与香港,内地与英国合作办学),更加加剧了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科技竞争力排名前20高校省市分布

 

  2.5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分析

  高校的类型不同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定位,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同一类型高校的排行。如果按照“大文大理”来划分,一些高校偏“文”,一些高校偏“理”。这就促使我们分别对他们的科技竞争力(“理”)和人文社科竞争力(“文”)进行评价,使每个学校对自己文理方面竞争力的认识更加一目了然。表5中是中国大学科技竞争力排名前20高校的具体情况。

表5 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得分

投入序

产出序

效益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清华大学

100

1

1

2

1

理工

1

2

北京大学

85.04

2

4

5

2

综合

1

3

浙江大学

84.72

3

2

4

1

综合

2

4

南京大学

78.18

6

5

1

1

综合

3

5

上海交通大学

77.87

5

3

6

1

理工

2

6

复旦大学

69.44

4

6

7

2

综合

4

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1.74

10

15

3

1

理工

3

8

西安交通大学

59.84

8

8

10

1

理工

4

9

华中科技大学

57.62

7

12

35

1

理工

5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57.41

9

14

22

1

理工

6

11

武汉大学

57.11

12

9

18

2

综合

5

12

中山大学

56.21

14

10

11

1

综合

6

13

天津大学

55.95

16

13

8

1

理工

7

14

四川大学

55.68

13

11

25

1

综合

7

15

山东大学

55.06

24

7

12

1

综合

8

16

东南大学

50.08

19

16

20

2

理工

8

17

中南大学

48.92

11

26

51

1

理工

9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7.83

18

23

23

3

理工

10

19

大连理工大学

47.61

22

18

15

1

理工

11

20

中国农业大学

47.54

20

25

14

4

农林

1

  在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前20名中,理工和综合院校占据了19席,只有1所农业院校。一些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但在科技竞争力方面表现一般,反之亦然。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11位,但在表5中却跌出前20。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于18位,但在科技创新竞争力中进入了前十强,表现较好。从图4来看,北京拥有最多的科技强校,其次是上海,江苏南京和湖北武汉,这些地方也是高科技产业比较密集和发达的地方。一个地区高校科技的强弱直接和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是今后每所高校更应注重的发展要点,这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学校经费的扩充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前20强)
人文社科竞争力排行前20名高校省市分布

 

  2.6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分析

  人文社会科学在每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主席胡锦涛曾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中共中央也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所以,摸清楚我国社会科学竞争力的分布情况尤为重要,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表6 中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前20强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得分

投入序

产出序

效益序

省市序

类型序

1

北京大学

100

2

1

1

1

综合

1

2

中国人民大学

87.94

1

3

5

2

文法

1

3

北京师范大学

77.08

5

2

2

3

师范

1

4

复旦大学

73.87

3

5

4

1

综合

2

5

武汉大学

73.35

6

4

9

1

综合

3

6

南开大学

69.89

4

6

3

1

综合

4

7

华东师范大学

61.84

8

10

6

2

师范

2

8

中山大学

61.49

9

8

11

1

综合

5

9

厦门大学

60.82

7

12

10

1

综合

6

10

南京大学

60.8

10

11

7

1

综合

7

11

清华大学

59.99

11

9

8

4

理工

1

12

浙江大学

58.86

13

7

12

1

综合

8

13

山东大学

49.09

16

13

21

1

综合

9

14

吉林大学

48.69

14

14

35

1

综合

10

15

四川大学

47.55

12

16

41

1

综合

11

16

华中师范大学

47.35

15

15

13

2

师范

3

17

中国政法大学

41.47

17

21

15

5

文法

2

18

上海财经大学

40.22

18

20

18

3

文法

3

1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9.92

21

17

30

3

文法

4

20

东北师范大学

39.63

22

19

14

2

师范

4

  在表5中,这20所高校主要是综合、师范和文法院校,只有1所理工科院校。北京大学的得分遥遥领先,足见其雄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和强大的科研竞争力。在80-90分区间只有中国人民大学一所。所以中国的人文社科方面,北大和人大无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标杆。其次是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分数都在70-80之间。他们都是名牌老校并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而著称。从图5来看,北京是人文社科研究的重镇,这和其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其次是上海和湖北武汉,都有3所高校位居前20,其实力值得肯定。人文社科需要很深的文化底蕴和长时间的积累,这也导致了该排行榜中各高校名次波动不是很大。

 

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前1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2.7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由于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融合性,许多学科的边界是比较难明确界定的。学科门类排行榜可以帮助我们对一所高校的各个学科门类有所了解,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一所高校的综合竞争力。如果一所高校拥有所有学科门类并且表现不俗,那么这所高校必然在各行各业产生重要影响。表7给出的是我国重点大学前10高校分学科门类排行的具体情况。

表7 中国重点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培养单位名称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哲学

(38)

经济学

(111)

法学

(110)

教育学

(47)

文学

(118)

历史学

(39)

理学

(108)

工学

(111)

农学

(30)

医学

(45)

管理学

(116)

1

北京大学

1

4

2

-

1

1

1

85

-

1

12

9

2

清华大学

-

24

56

-

13

-

5

1

-

19

6

7

3

浙江大学

14

15

18

12

9

24

10

2

6

7

3

11

4

复旦大学

5

12

5

-

6

8

8

74

-

6

23

9

5

上海交通大学

-

27

78

-

49

-

13

4

21

8

21

8

6

南京大学

8

18

11

40

5

17

2

49

-

25

25

10

7

武汉大学

4

11

4

-

7

7

9

18

-

10

4

9

8

北京师范大学

10

29

14

1

11

13

4

95

-

-

57

9

9

华中科技大学

20

22

21

-

43

-

18

6

-

4

15

8

10

中山大学

3

16

3

-

19

5

6

63

30

3

7

10

  ※表中学科门类名称下( )内数字为该学科门类的培养单位总数。个数为该学校所囊括的学科门类总数。

  从表7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大学拥有11个学科门类中的5个第一,分别是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和医学,其他学科表现也较好。清华大学在工学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位居第一,其人文社科尤其是管理学表现不俗,理学也很突出。浙江大学门类最齐全,囊括了全部11个学科门类,并且工学,管理学、农学、医学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他大学也是各有千秋,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位居全国第一。这些大学涉及的门类普遍在8个以上,学科辐射面都很广,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前10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2.8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竞争力分析

  表8给出的是中国一般大学前10强分学科门类排行榜的情况。

表8 中国一般大学学科门类排行榜前10强

培养单位名称
分11个学科门类排名
哲学
(17)
经济学
(353)
法学
(388)
教育学
(283)
文学
(519)
历史学
(157)
理学
(469)
工学
(502)
农学
(126)
医学
(161)
管理学
(518)
1
首都医科大学
0
0
0
0
0
0
0
270
0
5
404
3
2
福建师范大学
0
32
4
9
6
17
5
172
0
0
40
8
3
哈尔滨医科大学
0
0
286
0
0
0
249
0
0
2
232
4
4
山西大学
1
95
6
5
18
4
1
138
0
92
21
10
5
东北财经大学
0
1
176
0
415
0
110
486
0
0
2
6
6
中国医科大学
0
0
0
0
0
0
337
227
0
3
467
4
7
首都师范大学
3
202
15
32
1
1
16
264
0
0
215
9
8
浙江工业大学
0
78
352
177
102
0
60
24
0
80
74
8
9
扬州大学
15
104
124
44
107
90
46
57
11
127
105
11
10
南京医科大学
0
0
0
0
503
0
330
0
0
13
361
4

  从表8分析可知,一般大学较重点大学而言,每个高校的情况更加复杂。首先他们囊括的学科数差别很大,首都医科大学只有3个学科门类,扬州大学则涉及了全部11个门类。其次每个大学内所囊括的学科排名差距很大,比如中国医科大学在医学学科排第3,但是其他三个学科都掉到200名以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般大学学科门类发展的不均衡性。强的很强,弱的很弱,需要引起注意,要适当调整学科结构。既然开设了相关本科专业,就应该努力建设好,不能仅求大,更要求强。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16:36   新浪考试

  2.9 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竞争力分析

   大学评价需要做到细化,即最好能够分专业进行评价和比较。这往往是每个学校及其下属院系更加关注的问题。建设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对于一个学校有着独特的意义。有的学校总体实力并不是很强,但某些学科却位居前列,这对于学校的招生、声誉都有着积极影响。我们这次给出了192个本科专业的评价排行,每所高校可以从中更加细化地分析出自身所含学科的优劣势。当然对于考生选择专业也有着有益的参考价值。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按照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以及“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特点,将各大学的专业实力依次分为五个等级:①A+为重点优势专业的大学,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大学;②A为优势专业的大学,占开设该专业的大学总数的15%,即排在6-20%的大学;③B+为良好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21-50%的大学;④B为一般学科的大学,占总数的30%,即排在51%-80%的大学;⑤C为较差专业的大学,占总数的20%,即排在81-100%的大学。由于专业众多,我们在此不一一详细分析。请大家参阅相关排行榜。

  3 这次评价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评价所利用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排名的结果也是非常全面的,基本涵盖了大学评价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次全面而又精细的评价。这么多的排名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这些启示对于每个高校的长久发展也应是有益的。具体有以下几点:

  我国高等教育的地区竞争力和相应地区的经济实力基本相符。经济发达的地区,高校云集,一流大学涌现。政府投资力度大,筹资渠道多样,逐渐进入了良性循环中。经济薄弱的地方,高校的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落后,并且资金保障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发展的瓶颈较大。政府要注重对他们投入资金和相关政策的倾斜,解决和弥补由于地域问题而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均的先天性问题,从而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重点大学排名稳定,竞争格局合理。通过这几年的连续评价,我们发展重点大学已经普遍培育了较强的学科点,各种资源也得以巩固。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较充足,科研活动普遍活跃。每个高教强省(市)都有一些可以相互学习和竞争的名牌高校共存,促进这些高校不断的进取。

  一般大学排名波动较大,竞争非常激烈,发展压力很大。一般大学数量众多,并且不断增加,且大多数是地方高校。但是,不同地方的财政投入也是不同的,一些地方投资大的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内便发展起来,占据较好的位次。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本来基础较好的学校却因资金困难而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导致排名下滑。所以,一般大学将承受更多的各方面的压力,但只有想各种办法解决“先天不足”,当地政府也要坚定不移地、实实在在地把“科教兴省”的方针落实到位,才能使一般高校有所进步,否则会不进则退。

  民办大学排名不断杀出黑马,应更加注重学校信誉、办学特色和品牌建设。民办高校虽然在我国蓬勃兴起,但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发展,大众认可度不高,排名波动很大。良好的品牌和特色的专业对于民办大学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所以一定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办出特色,讲求信誉,否则民办高校的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高教中的一种“泡沫”现象,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格外注意,对民办高校的监控与管理要更加持续和严格。

  名牌老校在科技竞争力和人文社科竞争力方面表现强劲。从评价结果来看,位居前列的高校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名牌院校。这些高校都是经过很多年的沉淀、积累并不断改革调整而保持了他们的优势地位,这些高校将对以后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流大学学科分布齐全且表现不俗。排名前10的大学几乎都囊括了8个以上的学科门类,并且每个门类的表现都不错。这些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和各行各业都有着较强的影响力,这对于一个学校声誉的提高和长久的发展都是非常宝贵的无形资源。

  l一般大学学科分布和表现参差不齐。有的学校只有3-4个学科门类,但是排名却非常靠前。有的学校的学科,强的强,弱的弱,经常有极端现象出现。所以,对于众多的一般大学来说,绝对不是求全求大,而是如何求专求精,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办出几个名牌专业,甚至可以下决心砍掉一些非常差劲的专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真正办出特色和水平。这才是一般大学应采取的可行的发展方向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邱均平, 武夷山等著. 中国大学评价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6.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www.imu.edu.cn/skc/glwjfile32.htm [2007-12-15]

  3.邱均平,武夷山等著. 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 科学出版社, 2008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