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生必看:转变学习方法突破“高原期”

来源:http://www.ewt360.com       发布于 2011-03-17    已有  人阅读

[典型案例]

 

 

 

莫名厌倦情绪控制着我

许多高三学生来咨询:“在距离高考还有一个月不到的这一阶段,各门功课复习到一定程度后,现在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不想再看复习材料了。但仔细想想,又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地方复习不到家,可是心里腻烦得很;精神困倦,想睡觉又睡不着;课堂上和晚上在家复习时都有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读了几行字竟不知其所云;钻研数学题时,脑子又不停地想着英语(论坛),拿起英语书复习吧,心里又惦记着别的事情。总之,又焦虑,又看不进书。”

[现象分析]

意志薄弱、心理压力大易产生“高原现象”

这是典型的高三复习“高原期现象”。这种“高原期现象”,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产生学习效率低,学习进步缓慢,甚至出现停滞的现象,心理上转入低潮状态,表现出焦虑、厌倦、烦躁等情绪反应。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高原现象”。原因主要有:

一是个体意志品质薄弱,遇到困难就丧失信心。高考前的复习,范围广、容量大、时间长,缺乏新意,而且形式单调、枯燥。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的感觉,缺乏耐心,急于“求胜”,这时就很容易减弱学习动机,甚至产生烦躁厌倦的情绪。

二是心理压力大,焦躁不安,导致身体状况下降。不少学生日以继夜学习,睡眠严重不足,有的同学搞题海战术,最后晕头转向、心情烦躁,甚至越做心里越没数,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高原现象”,感觉自己再怎么使劲也上不去了,失去了信心。

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复习方法不到位。有的学生没有在复习上树立以我为主的理念,不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安排,这就使得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自己的弱点却没有得到改进。有的学生复习流于表面,知识的记忆与内化不到位,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内化程度不够,做不到举一反三,遇到没见过的题就又束手无策。有的学生习惯于某种学习方法后,出现了惰性,缺乏因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

 

[建议学生]

培养意志力变换寻找合适学习方法

1、增强意志力和乐观态度的培养。高考是一道坎,勇者无惧。学生要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抱着坚持到底的决心、顽强奋斗的品质、百炼成钢的攻关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同时以乐观向上的态度,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高原现象”。

2、头脑冷静,适当放松。学习的“高原现象”阶段是学习必经阶段之一,对于中后水平的同学尤其明显。设法使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不要着急。要明白“高原期”是下一个飞跃的前奏。你可以适当休息,合理使用大脑,听听轻音乐,看看电视,打打球,做点自己感兴趣的事,使脑筋得以调节。当然,即使在这一时期,也决不可放松复习。

3、变换和寻找合适的学习方法。“高原期”的学习方法转变是重中之重。在高考复习的不同阶段,复习内容不一样,学习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高三第一轮复习所用的方法,到第二轮复习不一定再合适。越是临近复习后期往往需要知识上的综合,要力求把知识融会贯通,这就需要加强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如果仍然沿用过去习惯性的思维去对待后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往往会产生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与学习内容不相适应状况,这样也会造成“高原现象”。

 

4、及时总结和完善复习计划。把自己要复习的功课总结、对比一下,根据教学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去寻找差距。看看哪些科目是自己比较可靠的、有把握的“拳头产品”;哪些科目是自己的薄弱环节,需要加强;哪些问题是学习的重点、难点,需要着重识记和掌握。然后,辩证地理出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勾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联络图”,避免盲目性,掌握主动权。

[建议家长]

心平气和,共同走出“高原期”

1、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有些家长对孩子的“高原现象”比学生本人还要担忧,不停地干预,或者家长的情绪也很低落,由此家庭氛围很沉闷,这样只会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反而不利于孩子走出“高原期”。所以家长在这段时间一定要心平气和,帮助孩子平稳地走出高原期。

2、理智地对待和衡量自己孩子在班级所处的地位。与孩子一起制定或调整合适的学习计划,规划人生,保持情绪的稳定,培养乐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处理好自身的期望与孩子实力之间的关系。不简单地拿孩子与别人比,只要孩子有较强的责任感,时间安排合理,情绪稳定,能够按部就班地复习,作为家长就应该相信孩子,只要坚持到底,复习中出现的困难是有能力战胜的。

资讯收藏成功!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