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发布于 2013-01-10 已有 人阅读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许多学生在考试中无从下手失分严重。那么,怎样才能解答好这一题型呢?我认为应掌握四个步骤,即:读、找、思、答。
一、读——是解题的前提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所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②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破解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是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3. 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三、思——是解题的核心
考生完成上述两个步骤后,要再次对设问要求仔细推敲,理清问题的解答思路。许多问题认真归纳总结,对“原因”、“评价”、“体会”等类问题的解答是有一定规律性的。
“原因”。分析原因无论从什么角度入手,都必须明确找出历史的承担者,题中所述历史现象或所涉及的社会团体、个人。逐个分析它们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它们的政治经济要求,它们与题目中所涉及的事物的联系。由此,就不难找出它们对题中所述历史现象的发生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上述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评价”。一般应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进行分析。消极方面,应从“危害”、“局限”、“不足”等几个角度思考。积极方面,往往分成以下三部分来回答:第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所考查历史现象的本质特征。第二,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产生的直接的、近期的、较小范围的作用和影响。第三,指出所考查历史现象已经产生或将要产生的深刻的、长期的、大范围的影响。
“体会”(启发、启示、反映出等等)这类问题一般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题中现象所反映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第二,题中所述现象验证了哪些现行政策的正确性或是验证了哪些事物的危害性。第三,我们能从题中现象中得出哪些经验教训。第四,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后,我们的工作要朝什么方向努力。
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思,只为最后的解题做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六个注意”:
1. 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做出限制要求,如:“不得照抄材料原句”,“依据材料概括提炼”等等。
2. 答好第一问。除了材料小论文外,材料题一般有多个设问,设问之间常常互相联系,第一问的回答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下一问题的回答。
3. 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4. 注意运用史观。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述的最高要求。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5. 答题要简明。要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逻辑严谨,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
6. 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总之,要解答好材料解析题,只要掌握解题技巧,认真落实好这四个步骤,无论命题者从哪个角度、哪个层面上提出问题,都能应付自如,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