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重点校的尖子生三大学习技巧
来源:新浪博文 发布于 2012-04-22 已有 人阅读
很多家长打电话来咨询,多数家长都觉得孩子缺少方法,以为掌握某种“秘诀”成绩就能提高了。不夸张的说,我们对高考研究得应该不错,但是对于学生的培训,推崇的不是以方法为主。具体的原因我曾经写两篇文章已经阐述这个问题。推荐给家长们再仔细阅读一下,要不很多家长内心总是相信孩子只要掌握某种方法成绩就一定大幅度提高了。周末班上上课的那些学生,都是尖子生为主,对于他们的作文,我一样不满意,莫非他们学校一直没有教他们的方法?因此除了方法之外,有大量的文章值得做,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我把两篇文章再粘贴一下:
第一篇文章《掌握方法成绩就能提高?》
很多学生成绩上不去,总是觉得缺少方法,特别是很多家长也一直在说,孩子缺少学习方法,给他们指导一下。其实学生成绩上不去,缺少的不仅仅是方法,因此说很多学生掌握了方法也没有用。例如说高中九门学科,所有的知识点加起来也不多,为什么很多学生就是学不好?何况面前一堆资料,几乎每个专题都有什么什么绝密的方法,培训班打出神秘广告,不知道什么秘籍能让有的学生短期内长几百分,为什么有这样的方法学校老师没有掌握呢?看来面对学生学习光从掌握方法着手是远远不够的,孩子毕竟是孩子,世界观的培养,比对他们方法论的培养更重要。
我给班上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三个关键词“意识、目标、方法”。每个学生面对学习,面对未来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正确的思想意识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目标,然后才集中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实现这个目标。由此可见,方法应该摆在最后一位,而不是说掌握什么方法成绩就能马上提高了。
曾经的“大跃进”就是思想意识错误了,你把一颗白菜重量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200斤,那么你用什么方法能实现这个目标啊?因此有了“浮夸风”的出现。总结一下,就是意识错误了,目标就不合理,方法就无从谈起。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学校的教学上也是如此,如果不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乱定目标,最后再用什么方法去套用,那么肯定会让很多人走弯路,导致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家长们热捧属于别人孩子的方法,什么状元宝典,什么“狼爸”教学风格。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即使大学毕业了,也觉得这多年书都白读了,有这样的感觉倒是很欣慰,因为对自己有理性认识了,最起码这认识,这意识就是正确的。
寒假开了一个高二的班,开学以后家长们纷纷给出反馈,孩子们自学能力提高了,看到这些很欣慰,因为一个班能让所有的学生和家长都满意,已经是奇迹了。因为对于他们,从根本意识上改变,每个学生都能,也都应该去做到最好的自己,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自己,认清形势,然后再制定目标。在他们寻找适合自己方法的路上,不管探索有多么难,可是他们不觉得累,也许这就是积极性吧?给他们的资料,英语作用有模板,文科解答题有模板,甚至生物遗传变异那个章节的题目都有万能公式,可是我并没有讲,知识告诉他们,把别人的东西要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东西,根据每个人情况去做。说真的,想得分容易,但是学生悟性提高却不容易,很多人都追求得分的能力,可是一句话就能总结了:有文凭,不一定有文化。
高三班上有众多优秀的学生,甚至都是一些重点校的尖子生,我给他们传递的学习思想始终集中在三个方面:
1。自学能力。一个人不能永远的报班,但是可以永远的学习,面对一切,你有了天生的悟性,更需要自学能力,一个人自学能力极强,不管他们拥有多么不值一提的现在,还是在读什么专业,在哪个不是很好的学校,这些都无所谓,因为这样能力始终有一天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万能”的人,也许钱伟长的话也是这样的意思吧!
2。思维能力。遇到学习中的问题,要学会加工、重组、发散和迁移,这样才能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去把握,知其道,悟其道,用其道。
3。最后才是方法技巧。你在以上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这方法不断的在实践中得到改进,不断的创造和完善,那么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么强大啊?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学生才走进理想的大学,并且拥有闪光的未来。
由此我相信,我班上走出来的学生,不管到哪里都是很优秀的,因为从他们到大学的表现已经看出来,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今天,我们还应该看到更高更远的地方。
面对高考,光掌握方法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不能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源上去解决问题,先总意识上来改变。所谓说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要不你报的班再多,做题再多,家长花冤枉钱再多,都没有什么实质的进步。
第二篇文章《 网上多数学习方法学生根本就用不上》
现在正是备战高考关键期,很多学生和家长把希望寄托于某种“奇方异法”,同时网上流传了很多考试技巧、学习方法,这些似乎成为一些学生的“救命稻草”,其实对多数学生来说,这就是稻草,但是不是用来救命的,相反还会耽误你很多时间。一直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现在学生不缺少学习方法,知识缺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说,网上多数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适用,甚至是一种误导,这是我站在任课老师的角度给大家的建议。
一、真正的教学传递给学生的理念,而非方法。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掌握方法成绩就能提高》?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991530102dw25.html文章中说:“我给班上学生讲得最多的就是三个关键词“意识、目标、方法”。每个学生面对学习,面对未来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在正确的思想意识下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制定目标,然后才集中所有能利用的资源,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实现这个目标。由此可见,方法应该摆在最后一位,而不是说掌握什么方法成绩就能马上提高了。
曾经的“大跃进”就是思想意识错误了,你把一颗白菜重量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200斤,那么你用什么方法能实现这个目标啊?因此有了“浮夸风”的出现。总结一下,就是意识错误了,目标就不合理,方法就无从谈起。应用到孩子的学习上,学校的教学上也是如此,如果不给孩子一个正确的认识,乱定目标,最后再用什么方法去套用,那么肯定会让很多人走弯路,导致学生学得累,老师教得累。”所谓思维习惯决定行为习惯,一种真正的教学应该给学生传递理念,学习理念、考试理念、、、、、、在融会贯通面前,掌握学习与考试之道,这才是根本。我对班上学生说,我给你们讲的内容中,特别是资料中,每本资料都有“绝密”的答题方法,例如生物学科的遗传题、实验题都能编出好记的口诀,但是我绝对不讲这方面内容,你们自己有时间就去看看。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学生在一种理性思维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个人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考英语卷,有人适合先写书面表达,有人适合后写书面表达,情况都不一样,让自己先读懂自己,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不要一味的用什么所谓的方法来武装自己,那样你成为什么了,教育成为什么了?如果这样的话,以我们的能力,根据知识点都能琢磨出好记的口诀,但是、、、、、、
二、我为什么有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刚才随意浏览了一下网页,《北京考试报》刊发的文章《建议高三生:“一模”前补补知识漏洞》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距“一模”考试还有大概一周的时间,在有限的几天里,考生应该如何复习呢?相关老师建议,高三生在“一模”考试前,要对照《考试说明》,盯住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漏洞和弱项进行重点复习。高三生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除了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要关注题型示例。考生可通过《考试说明》找到至今还没有掌握的知识漏洞及难点,多花时间和精力复习这些漏洞,千万不要在已经掌握的知识上浪费时间。 相关老师还建议,“一模”考试前,考生要好好回顾一下“错题本”中整理的内容,进一步理解、消化错题内容,巩固知识,以免考试时犯同样错误。另外,考生还可选做一些高考模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考试的命题思路和方式,检测一下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
看到上述划线部分内容,感慨万千,离考试还有一周时间,反正我班上学生做不到这些,并且肯定做不到,对于一群600分以上群体的学生来说,都做不到,不知道上面这段话中的建议哪个群体能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分析如下:
1.时间上不够用。
离考试还有一周时间,要求学生既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不仅仅要关注范围,复习新增加知识,还要找到至今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并且花精力补这些漏洞。学生还要回顾六科“错题本”中的内容,除此之外,还得做高考模拟卷、、、、、、说真的,即使要求学生这一周时间不上学,这也做不到,时间上根本就不够用,即使够用了,还能叫认真研读?
2.从内容上看,学生很难判断知识点是否掌握。
研读《考试说明》,最起码从能力要求、知识点衍生、高考命题原则、2012年命题趋势等等角度来研读。反正我给班上学生讲《考试说明》的时候各科都是扩展成一本书了,就这样还没有全部讲完,看来我们效率还是慢了,因为我们出发点就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何谓掌握,就是让学生理解并活用知识,拿到题目的时候知道这题目的考查意图,短时间明白知识点展现形式、认清目的、全面分析、准确判断与表达。在教学中,我觉得学生仅仅通过《考试说明》很难判断知识点是否掌握,即使能判断,也是极少数。
3.研读《考试说明》,特别是弄清楚平时考试的命题方向还有高考的命题方向,应该是老师要做的工作。我觉得老师对《考试说明》认知程度,决定这个班学生的复习方向,还有整体成绩走向。这本书对学生来说,没有实质的意义。对家长来说更没有实质的意义,因此说每年那些“回归考纲、回归基础”之类的话,就自然变成正确的空话!
4.多数学生即使做了高考模拟题,也很难确定命题思路,因为学校的教学理念目前还不能让多数学生做到“研究”性的学习,一般都是机械的、形式的、甚至做无用功。
一模马上就要来了,肯定会让更多的学生暴露问题,也会有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这是现实,这是需要学生和家长正确面对的,如果说非得总结一下学生为什么考不好?那么学生在平时复习中听空洞的话,做空洞的事肯定是罪魁祸首。
要想真正帮上学生,我觉得就得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告别形式、告别说教,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而不是“做什么”。
三、家长应理性看待网传的学习方法、考试技巧
很多方法看上去很华丽,但是千万别忽略了矛盾特殊性,如果说每个人仅仅通过这些就实现了奇迹,那么真正的奇迹又是什么?高考重量级的报纸都是如此,那么其余的那些赚取眼球的方法又能如何?反正多数方法,我站在全科教学的角度,还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我觉得很空洞,要是我来备考,肯定不用,甚至不想。那么包括我自己写在文章中一些方法,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因为对于那些浮躁、甚至判断力都没有的人来说,什么都是苍白的。不要说下载学习方法了,就是面对面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教学,一样有人适应不了。当然,包括我自己的文章,在今后也得做一定的调整,例如站在中等学生角度上,他们应该如何做,站在优秀学生的角度,如何做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等等,这样面对的群体会广一些。但是无论如何,我自己讲的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发自内心的实话,因为我的角度就是我要是你的话,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去做?
注:本篇文章阐述的仅仅是个人观点,如有得罪请海涵,因为既然作为一个教育者,那么就把相关教育的事情做得更好,这是一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