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不丢分秘诀
来源:新浪网 发布于 2011-10-21 已有 人阅读
一.高考阅读的基本解题思路:(四步兵法)
1.
2.
第三,仔细审题,返回原文。(仔细看题干,把每道题和原文的某处建立联系,挂起钩)
定位原则:
★
第四,重叠选项,得出答案。(重叠原文=对照原文)
二.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
1.例证题
注意:举例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论点或是为了说明主题句。举例后马上问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不能用例子中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
要求:在阅读中,遇到长的例子,立即给这个例子定位,即找出起始点,从哪开始到哪结束。
2.指代题
3.
①
②
③
④
注意:
a.如果该词汇是简单词汇,则其字面意思必然不是正确答案。
b.高考阅读不是考察字认识不认识,而是考察是否能根据上下文作出正确的判断。
c.词汇题的正确答案经常蕴藏在原文该词汇出现的附近。注意不能靠单词词义直接往下推。
d.寻找时要注意同位语、特殊标点(比如分号,分号前后两句话的逻辑关系不是形式上的并列就是语义上的并列,也就是两句话的意思相同,所以可用其中一句话的意思来推测
4.句子理解题
5.推理题
则该选项必然是正确答案。推理题不是考察我们的想象力,它实际是考察我们原文中的某几个点如一个、两个点所涉及的问题我们读透了没有。因此,不推的比推的好;推的近的比推的远的要好。
6.主旨题
即在自然段少的时候串串线,串线法解不出来时,大帽子、小帽子摘一下。
7.
8.
9.
10.重点题型中的几个问题:
11.
12.
第一大层次:
①
②
③
第二大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常识判断:如果一个选项仅仅符合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答案,还要看文章中类似的意思有没有出现;
如果一个选项不符合常识,一定不是正答案。
能够不由自主地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了,才表明我们正确掌握了这些技巧。
三.阅读的技巧
1.
引用的目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引述都是为了说明核心概念、中心思想,否则就没有意义。
2.
that is to say(那就是说)……
but, yet, although, however, in contrast(与之形成对照的是)
3.
4.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5.
最常出题的地方是:中心思想或核心概念。中心思想
6.独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四.高考英语到底考什么?(阅读能力)
1.观念转变和方法转变(close reading
2.阅读的重要性
3.高考文章类型的分析(来源、内容、体裁)
①来源:一二年级课本、西方报刊杂志
②从内容角度把44篇文章分类: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新的趋势是人文科学的文章。
文章的分类:(共44篇)
(1)社会科学
包括: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人类学、文化学等
分析:政治学,从89-03没有出过题,因为西方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存在差异性,避开敏感话题,没有出过;
总结:泛读的重点——经济学、教育学、传播学、心理学。
(2)自然科学(Natural Science)有10篇
10篇中,纯而有纯的自然科学很少,只有约4篇。命题集中在科学史方面。
出题的原则:一般性原则,公正性原则。
(3)人文科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还剩4篇)
③从体裁角度把44篇文章分类: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
多读:议论文、说明文。
④从语言上,以美国英语为主。
突显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应该多了解一些美国的基本概况。最好有一幅美国地图。
4.新大纲中对于阅读理解的总体要求(阅读速度和8点阅读要求)
①阅读速度:(02年开始为4篇x 5题)每篇文章略有增加,但增加不大。要求文章读得更细了,用close reading(细读)的方式击破高考阅读。比较适合的阅读速度为:45-50/分
②八点阅读要求:
(1)能够抓住文章中的主旨大意、
(2)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
(3)理解概念性的含义(concept),
(6)理解文章的谋篇结构及段与段、句与句的逻辑关系,
(8)区分论点和论据
③新大纲提出的三点要求:
(1)词语的概念性含义
(2)理解文章的谋篇结构
(3)区分论点和论据
5.新大纲的特点(3个):
①放慢作题速度(close reading仔细阅读),阅读速度要求我们读得更细更慢了;
②词的变化(passage变成了text),重视文章总体结构的把握,这要求从结构的角度来读文章;
③命题范围没有任何变化。
④强调时效性。高考阅读“赶时髦”,与当今形势联系较紧,多看一些时文(经济方面)。
五.高考阅读的时间分配问题:
1. 4篇75—80分钟,平均每篇15—20分钟。
2.
六.高考阅读的特点:
①文章单词量不大,但句型结构复杂。(熟背大纲,将每篇文章中的长难句摘录下来,加以背诵)
②作者的观点不一定明确。
③选项的迷惑性比较大。
七.阅读理解中做题误区:
1.
2.
3.
①标志类、指示类的信息。
a.表示并列关系:
and;also;coupled with等
b.表示转折关系:
but;yet;however;by contrast等
c.表示因果关系:
therefor;thereby;consequently;as a result等
d.表示递进关系:
in addition to;even;what'more;furthermore等
e.表示重要性的词: prime;above all;first等
以上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对文章逻辑结构的把握
②具有感情色彩显示作者态度的词:blind盲目的(贬)excessively过分的(贬)
八.高考阅读最基本的复习方法:共有3个key word:
基本的学习方法: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与泛读的比例
第一,精读:
“48精读击破法”复习方式:以点代面。切忌题海战术!精读吃透94-04年的真题文章。
1.
①词汇。把文章中的单词要背会、要全部熟悉掌握。
②对阅读中的长句、难句进行分析。每篇文章中摘出5—10个长难句背诵,翻译。
③解题思路。要对题目进行分析——解题思路的分析、
2.对48篇真题精读:
①首先,分析文章,对题目中的四个选项要做分析。正确的选项要做分析,错误的选项也要做分析。
其次,把文章中的单词要背会,要全部熟练掌握。长难句要摘取下来背诵、翻译。
③对于文章则可以多角度的读,题目也可以多角度的分析。
3.
3.
③从文章中摘出来任何一个指代词,就马上可以知道它的指代关系。
4.背单词:①集中力量大面积的过单词(认知),用大纲就可以了
(大纲提到:一篇文章中生词的出现率应该小于等于3%。要注意模拟题的选择。)
1.
①增强背景知识。
②锻炼抓住文章中心的能力。
2.
①每周一次《China Daily》,时效性强,多注意经济文化、科技、观点类文章。
②每月至少看一本英文杂志:《Time》,《News week》,《Economist》,《英语世界》,《优秀时文阅读》
③勤上网浏览相关英文新闻。推荐英文网站:www.yahoo.com
④要求泛读《新概念第四册》,每天泛读一篇,多遍泛读。
⑤推荐两本辞典:朗文或牛津高级双解辞典、韦氏大学辞典
模拟题:一周4篇。精细地研究真题
九.其他总结
1.
①
②
③
些信息要读哪些信息不读。
④
2.
①
②
③
④
3.
4.
5.
①读不懂怎么?
问题本身太空乏,应该仔细分析问题到底在哪。首先要能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
unconsciously incompetent
consciously incompetent
consciously competent
unconsciously competent
从认知的第三阶段达到第四阶段,是一个反复熟练的过程。“48精读击破法”
②读懂了文章之后还错题怎么办?
③做完了一遍不愿意看第二遍怎么办:
④做题技巧用不上怎么办?
在课堂听明白之后,还需要回去自己思考,针对自己的实际分析分析
6.
每天搞透一篇,然后把剩下的文章每天做一篇,做完了之后再精读。
九月份开始,看文章同时应该做一些新题,做新题时要带点实战的感觉,即抽出80分钟时间做一套题。在时间较多的暑假中,一周两套题就可以了。
到9、10月份每周保持做一套题就可以了。
11、12月份时,停止做模拟题。把前5年的高考真题做一下,并精读。
48篇最少要轮到七八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