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2023届本科毕业生去向风向标:你的规划从这里开始?

发布于2025年01月10日      已有6744人阅读

  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升学深造和就业两大领域,对于正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高中生而言,这些信息或许无法直接提升我们的考试成绩,但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它们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指南。无论是面对选科决策,还是未来的志愿填报,了解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能帮助我们更加明确未来的规划及专业选择。本文将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地区选择以及各学科就业情况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你提供一个更为清晰、全面的生涯规划视角。

 

一、毕业后他们在做什么

  从各届毕业生半年后去向来看,去向分布趋于多元化,将2019届与2023届的毕业生去向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考研、读研、待就业、入伍的比例均有所上升,而选择就业或创业的比例则相应下降,但受雇工作仍是毕业生第一选择且下降速度逐渐放缓,这一趋势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变化,以及就业市场的灵活性。

2019~2023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毕业去向

去向分布

2019 届

2020 届

2021 届

2022 届

2023 届

五年变化

受雇工作

71.90%

67.70%

65.30%

62.20%

62%

-9.90%

自由职业

-

1.70%

1.70%

2%

2.20%

-

自主创业

1.60%

1.30%

1.20%

1.20%

1.40%

-0.20%

国内外读研

17.40%

18%

19.20%

20.10%

20.30%

2.90%

准备考研

4.50%

5.80%

6.50%

7.10%

6.20%

1.70%

待就业

4.40%

5.20%

5.70%

6.90%

7.40%

3.00%

入伍

0.20%

0.30%

0.40%

0.50%

0.50%

0.30%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9~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不同层次院校之间,毕业生的选择也不同,“双一流”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军者,其毕业生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较高,并且近年来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去向更加多元化,与本科院校之间相差不大。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8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通过分析各届、各院校类型的本科生毕业去向,对于当前高中生而言,也提供了诸多启示:

  1、培养创新意识,受雇工作仍是毕业生的主要选择,自由职业和自主创新比例上升,我们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积累经验。

  2、关注考研和读研变化,高中生应理性看待其价值,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做出决策,但对有志于学术研究或高端职业发展的高中生来说,考研和读研仍是重要选择。

 

二、毕业生都去哪些地区

  得益于卓越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密集分布,东部地区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居全国之首,进一步聚焦,珠三角地区凭借其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2023年其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高达90.3%。

  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下,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国。这一经济繁荣的景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基层就业岗位,使得本科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落实率紧随东部地区之后,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

  中部地区,凭借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日益完善的先进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的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开始稳步上升。相比之下,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就业机会也随之减少。

2021~2023届各地区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去向落实率

各区域

2023届

2022届

2021届

东部地区

87.20%

88%

88.50%

东部地区

长三角地区

89.30%

88.90%

91.30%

东部地区

珠三角地区

90.30%

90.70%

91.90%

东部地区

京津冀地区

86.60%

86%

87.60%

西部地区

86.40%

85.90%

87.70%

中部地区

86.10%

85.20%

87.30%

东北地区

83.60%

84.40%

87.10%

全国本科

86.40%

86%

87.80%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9~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毕业去向落实率:本科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 / 本科毕业生总数

  总体而言,东部地区虽然就业机会众多,但就业市场竞争也最为激烈,相比之下,西部地区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下强劲的发展势头,中部地区教育资源和产业体系日益完善,当地的就业机会逐渐变多,竞争压力也相对较小。

  因此,在选择未来的学校和工作地点时,我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热门”地区,而应拥有更广阔的视野,积极探寻其他地区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考虑专业与地区产业的匹配度,以便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哪些学科好就业

  得益于工学学科内众多应用性强、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专业设置,该学科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就业难度相对较低,毕业去向落实率不仅一直高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更在所有学科中独占鳌头

  在2021年至2023年间,全国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7.8%、86.0%和86.4%,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这一背景下,教育学、农学和管理学虽然未能达到工学的水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科在就业市场上的稳定性和吸引力。

  法学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且对学历和经验的要求较高,随着法学毕业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就业市场逐渐呈现出供大于求的趋势,因此,法学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9~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进一步细分至每个专业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学科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差异。如下表所示,工学相关专业以其强大的应用性和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就业率稳居榜首

  2023届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排名由2021届的第10名跃升至第4名,这一显著变化不仅反映了制造业转型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机械类专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据阳光高考统计,截至2022年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规模已超过10万人,庞大的毕业生数量,加上互联网行业就业岗位趋于饱和、业务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

  在非工科专业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表现抢眼。值得注意的是,该学科以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体,因此,对于有志于从事公共卫生领域的同学而言,通过读研深造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能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2021~2023届本科主要专业类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毕业去向落实率

本科专业类名称

2023届

2022届

2021届

能源动力类

95.3%

94.2%

94.7%

电气类

95%

93.5%

92.9%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93.9%

91.8%

93.3%

机械类

93%

91%

91.8%

土木类

92.7%

92.3%

93.9%

仪器类

92.6%

91.9%

91.1%

矿业类

92.6%

90.3%

89.2%

自动化类

92.3%

90.4%

91.2%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92%

91.9%

91.5%

材料类

91.6%

91.1%

90.6%

交通运输类

91.5%

91.9%

92.9%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91%

91.4%

93.6%

轻工类

90.6%

90.5%

90.9%

测绘类

90.6%

90.1%

90.8%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90.4%

91.1%

95.1%

化工与制药类

90.2%

88.7%

90.2%

护理学类

89.7%

90.7%

94.1%

电子商务类

89.4%

88.7%

92%

电子信息类

88.7%

89.6%

90.6%

旅游管理类

88.5%

84.6%

89.3%

化学类

88.50%

88%

90%

教育学类

88.40%

86.50%

90.80%

物理学类

88.30%

88.50%

88.10%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88.20%

89.20%

91.10%

生物科学类

87.50%

89.30%

90.90%

生物工程类

87.40%

87.20%

88.60%

医学技术类

87.40%

89.50%

91.60%

地理科学类

87.30%

90.30%

91.20%

林学类

87%

87.20%

88%

社会学类

87%

89.80%

90.70%

体育学类

87%

87.90%

87.80%

植物生产类

86.80%

88.10%

89.40%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86.60%

88.10%

89.40%

历史学类

86.50%

84.20%

85.30%

全国本科

86.40%

86%

87.80%

药学类

86.20%

88.70%

91.70%

经济与贸易类

85.90%

84.70%

87.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85.80%

87.90%

90.60%

中药学类

85.80%

88.60%

91.60%

建筑类

85.50%

88.80%

90.70%

公共管理类

85.40%

84%

88.10%

数学类

85.30%

85.10%

88%

设计学类

85.20%

85.90%

87.30%

工商管理类

84.90%

83.90%

87.90%

戏剧与影视学类

84.70%

83.60%

86.60%

外国语言文学类

84.50%

82.90%

85.90%

新闻传播学类

84.40%

84.80%

87.80%

财政学类

84.40%

85.90%

88.80%

临床医学类

84%

84.60%

88.30%

音乐与舞蹈学类

83.50%

82.40%

84.60%

计算机类

83.20%

86.60%

90.20%

经济学类

82.90%

82.60%

85.10%

中国语言文学类

82.70%

81.50%

86.70%

口腔医学类

82%

84.10%

87.20%

中医学类

81.80%

83.80%

86.20%

金融学类

81.60%

83.30%

86.20%

统计学类

80.50%

83.90%

87.30%

美术学类

80%

81.80%

84%

心理学类

79.20%

81.40%

82.80%

法学类

74.90%

77.40%

80.90%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21~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图 2023 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毕业去向落实率前50位专业

 

资料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9~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看到这里,你真的太棒了!想必你对23届本科毕业生们的毕业去向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对于自己的生涯规划,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开始思考或者逐渐清晰了呢?如果没有,那小e在这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学业规划:当前社会对学历和技能的要求逐渐变高,但考研并不适合所有人,不同高校毕业生升学率和就业率也存在差异,我们应根据自己特长、兴趣、家庭等因素综合考虑。

  2、地域和行业选择: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但是“狼多肉有限”,工科好就业,但是对理科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高,所有东西都有好坏面。作为高中生,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不应局限于眼前的热门专业和地区,不妨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范围。中部和西部地区正迎来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教育学、农学等专业同样具有稳定的就业前景。记住,人生的道路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3、做好心理准备和期望管理:提前了解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预估找到满意工作可能付出的努力和时间,提前建立合理就业期望,避免给自己猝不及防的打击。

  4、职业规划:任何职业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很迷茫,但是,选科或者填志愿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职业的方向。我们现在可以做的是,借助平台的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借助假期多参加一下职业体验活动或实习项目,通过互联网、书籍、杂志等途径收集了解各类职业的信息等,逐渐明确我们未来的职业规划。

  今天就啰嗦到这里了,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对自己的生涯规划有了一点清晰,那我们就下期见啦~

 想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可登录EWT-生涯规划-生涯测评进一步明确哦~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