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必看】志愿填报热门问题

发布于2023年07月14日      已有41699人阅读

 

目录

一、什么是平行志愿?

二、什么是退档?退档有哪些原因?

三、什么是服从调剂

四、什么是高校招生章程?

五、什么是提前批?

六.什么是征集志愿?

七、志愿填报常见误区有哪些?

八、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一、什么是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主要记住十二个字“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目前由于各省的填报模式有差异,不同省份关于平行志愿的规则略有差异,大家可选择观看网站上的这四个动画视频进行学习了解,在首页搜索课程关键词即可找到。

 

  

二、什么是退档?退档有哪些原因?

退档是考生志愿档案被投档进学校后(专业组省份是投档进专业组,“专业+院校”省份是直接投档进某学校的某专业),在专业录取阶段,由于自身条件不满足专业录取要求,学生档案被退回原省招办。

考生被高校退档主要有以下十种原因:

1、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的要求;(例如:色盲色弱:视力不合格;嗅觉不合格,身高受限等。)

2、相关单科成绩不符合专业要求;(例如:某些专业要求外语成绩不低于120分。)

3、外语口试不合格;(例如:部分专业要求外语口试成绩)

4、未达到所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且不服从专业调剂; (例如:高考分数520,你要报考的专业524,达不到又不服从调剂,就会被退档)

5、在专业优先录取规则下失利;(例如:前面专业未被录取,后面专业已经录满)

6、在专业级差录取规则下失利;(例如前面专业未能录取,逐次减掉专业级差后分数没有竞争力)

7、报了有性别比例或者是性别限制的专业;(例如:男生一录满,女生已录满;只招男生,只招女生。)

8、政审不合格;(例如:提前批次的某些敏感院校常见)

9、未参加面试或者面试不合格。(例如:部分高校要求面试通过者,才能录取。)

10、因自愿要求退档。(有少数考生因个人原因,要求高校退档。但对于考生来说,提出退档申请要十分慎重,因为一旦申请,高校退档后,就失去了当批次的录取机会。)

 

 

三、什么是服从调剂?

       意思是你过了该校的投档线但不被你所报的专业录取,同时该校仍有专业未录满可以录取你,这样你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便会被该专业录取,若不服从调剂则被学校退档。

  所以服从专业调剂不会影响你本来可以被录取的专业录取,只有在你的成绩不够你报的专业时才会有效。

  你如果确认“服从调剂”,则一方面给自己增加了被录取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必须按调配入学的义务。

  有极大可能的是调剂录取的学校或专业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所以提前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许多学校在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录取时公开承诺,只要考生服从专业调剂,保证不退档。

  考生在填报是否服从调剂时,不妨对这类有“承诺”的学校多看一眼。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有“入学转专业”的政策,如果实在不喜欢现有的专业,进校后的第二年还是有机会学习你喜欢的专业的。

综合而言,如果你的分数没有绝对优势,最好还是填报专业服从调剂,这会让你被录取的概率增加不少。当然,对分数有绝对自信的考生除外。

特别说明:浙江、山东、河北、辽宁、重庆等填报模式为“专业+院校”省份,不存在服从调剂!!!

 

四、什么是高校招生章程?

  高校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依据我国相关教育法规和教育部要求制订的,是高校开展招生工作的重要依据。

  考生家长容易将高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章程混淆,虽然两者只是一字之差,但却有很大差别。招生简章中的内容没有经过审核备案,不具备规范作用,只能作为报考时的一般参考资料,其重要性远不如招生章程。

章程中包含哪些内容?去哪儿找?

  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预留计划数及使用原则,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招生章程作为高校向社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必须向社会公示。根据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每年4月、5月)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发布及管理平台公示。考生可以从本省市招办下发的材料中查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怎么看?

1.看高校情况。

  解读招生章程,首先要了解院校基本情况,包括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师资状况、科研水平及成果、收费标准、奖学助学措施、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及去向等内容。对于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还要关注考生在哪个校区就读,其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的字样。通过这些,考生就可以对想要了解的高校有个大致的认识。

2.看加分政策。

  高考照顾加分由教育部统一划定范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一定的自主权。一般来说,各省招生部门确定的政策加分,只适用本地区的高校,外地高校认可与否由学校审查决定。所以,考生的加分是否管用,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高校的招生章程中的加分条款。

  不少高校在提档时承认政策加分,但在录取时,却按照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和报考志愿安排专业。也就是说,提档时加分是起作用的,但在专业录取时,部分高校是按考生实考分算,加分不起作用。在2013年的招生章程中,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就明确规定,只有提档时承认政策加分,在专业录取时,按考生实际高考分数安排专业。

3.看投档比例。

  不少考生家长误以为只要被高校提档,就一定会被录取,其实这是不对的。学校审阅档案后,少数考生档案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回到省招办,即“退档”。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调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招生计划的120%。

  各高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又保证招生质量,调档比例一般都在100%-120%之间。如《山东大学2013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就明确了提档比例:“在高考成绩达到相应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一般按照不超过我校在省份公布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第一学校志愿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根据省份模拟投档情况,原则上按105%左右的比例调阅考生档案。”

4.看非一志愿录取方法。

  很多学校的招生章程中都会写有这样一句话,“当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一些考生家长读不懂,其实这句话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第一志愿上线人数达到或超过招生计划数,院校完全可以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不再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如果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数,院校则通过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才能完成招生计划。实际上,很多热门高校的第一志愿生源充足,招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可能性很小。所以,考生家长不要一看到这句话想当然地理解为该校招收二志愿考生,而是要查看其近三年的录取情况,看其是否招收二志愿考生,招收的比例有多少。

  另外,还有预留计划的情况。有一些院校为了招收高分考生,在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情况下,也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如2014年北京化工大学在京预留3%左右的计划用于招收二志愿的理工类高分考生。但这种招收二志愿考生的预留计划是非常少的。

5.看专业录取原则。

  从分配专业的规则方面看,专业录取主要有专业优先、分数优先、专业级差三种方式。(可参看高校分配专业有三种方式)高校具体使用哪一种方式,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

  所以,考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仔细研究章程中专业录取规则,采取针对性的策略。

6.看单科成绩要求。

  高考录取时,有些高校对已投档的考生在安排专业时有单科成绩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方式:1.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2.单科成绩必须达到某一分数标准。如外语类专业对考生外语成绩的具体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对语文成绩的具体要求,经济学类专业对数学成绩的具体要求等。

  这在高校的招生章程中也会有详细的体现。如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招生章程中规定:“理科试验班(基础学科试点班)专业只招有该专业志愿考生,且考生的高考数学单科成绩应达到满分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或高考数学单科成绩排名达到本省区投档考生数的前百分之五十。”

7.看身体条件及其他要求。

  招生专业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的比例、对于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等信息,考生也要了解。如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招生章程中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规定为:“航海技术专业在上海、江苏、浙江三地招收部分女生,轮机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只招男生(行业用工限制)。其他专业不设男女生比例。”

  高校对考生身体状况的要求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招生院校直接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为依据;另一种是招生院校参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的性质、特点,对考生身体素质、生理条件作出补充规定。

除了以上七条主要内容外,各高校还可能有其他方面的规定,考生和家长也要认真阅读。如果对招生章程的内容有疑问,请直接咨询高校招办。

 

五、什么是提前批?

提前批次也叫“零批次”,顾名思义就是在普通批次录取之前进行录取的批次,是将一部分类别、性质、专业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学校(专业)集中起来,在大规模招生之前进行录取。这个批次之所以提前录取,就是为了优先保证相关院校和专业的生源。提前批的特点就是院校和专业都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于普通批次的相关院校或专业。   

提前批都有哪些招生类别

01提前录取的普通院校

入学后,待遇及毕业证与一本学生没有任何区别。

①免费师范生:毕业后需回生源所在省工作

②免费医学定向、其他定向生: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毕业有定向单位接收

③小语种:毕业证和其他待遇与一本学生相同,就要想在提前批选拔特别喜欢这类学科的人才。

④一些特殊类院校:有可能输送到国家、部队的院校,如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要注重学校当年的招生条件说明,预测未来就业不能有十足的保障了。

⑤两所香港院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今年香港中文大学的深圳校区在许多省份开招。

⑥基地班和实验班:例如大连理工大学想在提前批招收优秀的学生而设立的实验班。

02军队(国防生)院校

军校(国防生):该类学校绝大多数录取的是一本以上的学生,招生中有注明,一定要看好,毕业后确保分配到部队、上学期间还有助学金。

03提前招飞(民航)院校

飞行技术需要在高考前参加了学校的提前单独考试,通过者才有机会报。

04提前录取的公安、司法院校

公安司法类:该类学校大多二本以上可以报考,但是毕业不包就业,能否到公安司法系统工作有变数,谨慎选择。

 

提前批鱼龙混杂,这批次的院校包括一批层次的、二批层次的,也有专科层次的院校。有货真价实的优质高校,也有名字高大上,实力一般的院校。所以提前批蕴藏着各种机会,也隐藏着各种风险。提前批填报好了可以实现低分增值,低分读到好院校;如果没有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正确判断院校实际价值和层次,仅凭印象做判断,就很有可能高分低就,抱憾高考。

 

哪些情况可以报考提前批?

对于想冲一冲的学生,如果对提前批次重点院校的专业比较满意,还是可以填报提前批的,因为,提前批里面还是有一些实力不错的院校,但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在专业服从调剂上选择“否”。在每年的高招录取中,很多考生由于没有弄清提前批的真实含义,抱着“不填白不填”的心理,填写了提前批的志愿表。最后被提前批录取,虽然高考成绩本可以进入清华、北大等更好的院校,但是却不能改变志愿,只能带着遗憾去了提前批的院校。

提醒:如果被提前批院校录取,后续批次的志愿都作废了,不能再被其他批次录取。所以提醒家长务必分析个人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院校和专业填报,避免志愿填报失误,造成高考遗憾。

 

六.什么是征集志愿?

  在每批次第一轮投档录取结束后,总会出现一些上线考生未被录取和一些在本批次招生的高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

  于是,各省(区、市)级招生考试机构通过一定渠道向社会公布高校招生缺额计划,并组织该批次未被录取的考生按照缺额计划再次填报本批次院校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再一次为考生录取提供了机会,同时使高校的招生计划得以顺利完成。

发生征集志愿的原因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生源不足

  高校在第一轮投档时,生源不足导致缺额,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第二类:超退

  高校第一轮投档时生源充足,但出现因不服从专业调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等不符合有关要求而被退档的考生人数多于其调档比例的超额数(超退),致使高校不能完成招生计划。

  比如一所大学招生计划为100人,调档比例为110%,进档的考生则有110人。在录取过程中,未满足录取条件的考生有15人,这就使该大学仅录取到95人,未完成招生计划。

        第三类:追加计划

  高校生源充足,但后期在该省(区、市)追加招生计划。

 

七、志愿填报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一门心思奔名校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笔者认为,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高考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误区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江苏、浙江、湖南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我个人的建议是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平行志愿要比较保险。

  第二种志愿填写方式是实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两个方面。 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笔者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不同,其发展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的开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还有的某某理工大学的该专业,则是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误区六:不服从专业调剂(认为服从专业调剂会吃亏)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可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

  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

  对待是否服从所报院校专业调剂,考生要统筹考虑。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误区七:平行志愿没有风险

  “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

  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大大减少。

误区八:选择专业时,不考虑考生的兴趣和特长

  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父母固然要考虑到孩子将来的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他的自身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我认为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就拿上边这个考生来说,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

误区九: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把志愿决定权还给孩子

  每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这种愿望会在孩子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学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给报的专业他不喜欢,甚至一点兴趣都没有,将来上大学就会造成一个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会受到打击。

  父母关心孩子的未来发展,并对志愿填报十分重视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父母毕竟阅历丰富,有社会经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了,也完全应该。但是应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

误区十: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

  “老师,今年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多少啊?”“我这个分数,能上你们学校吗”……在咨询会上,分数是家长们咨询得最多的题目。类似的题目把招生老师给难住了,他们只能告诉家长“录取分数不是学校决定的,要看考生报考的情况”。

  “你们学校往年不是570分录取吗?”一名家长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对招生老师的答复“这个分数有些风险”,她表现质疑。在咨询会上,不少高校会粘贴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数“对号进座”。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八、优先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专家建议:“如果你是高分考生,这样有实力可以在院校和专业上都选,既选好院校又选他认为好的专业;如果你成绩中下等,建议以选择专业为主,从就业角度去考虑,尤其是一些专科层面的,这个批次的考生,尽量考虑专业,学一个自己擅长的,或者适合自己的专业,将来的就业渠道或者就业的压力就会小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填志愿时专业优先具体有什么好处呢?

  1、学习动力——你的大学不乏味

  兴趣与特长是学习原动力,如果清楚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毫无疑问相关的专业学习当然也得心应手。同时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实践。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好处是,将来毕业找工作也能够很顺利找到,毕竟你专业技能学得好,奖学金、优秀称号也很多,综合素质高,招聘单位一定会很乐意把你招收门下。

  2、职业发展——你事业的起点

  专业是学生的标签,“入对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日后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选好专业是求职的最好优势,如果专业完全不符合你要求,进了大学也学不好,选择专业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选择职业,选择未来。大学读书只有四年,职业却将伴随你一辈子。

  3、生活质量——你生活的乐趣“对某项工作没有兴趣,容易精疲力竭。”

  如果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兴趣,或者做起来不顺手,当然生活的质量相应地也就降低了。现实生活的压力不断加大,人们开始努力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一份称心的工作也是所有人都在努力追求的生活目标。这样一来,你掌握的技能则成了你就业的筹码,专业技能、专业水平将再一次主导你的职业发展,做自己喜欢的事,提高生活质量,让你选择用四年时间学习的、自己兴趣所在的专业帮你实现。

  4、节约时间——你人生的选择发现了专业不合适再重头开始选择,那么在时间上将是很大的损失。

  由于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回去重新学习,是对时间极大的浪费,也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你是否还有勇气再一次投入学习,以学生的心态重拾课本。毕业后同学们都在忙于工作,而你却因对工作的不喜欢,再决定重新进修,你是否有这样的魄力和胆识。不要让大学的四年悄然消失,却没有为自己留下让你生存生活的筹码。

专业优先有什么弊端?

  不少考生后悔当时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敢报名校,进了学校才发现,无论是学校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都跟名校相距甚远,学校没有为学生制定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蓝图,学习氛围也不浓烈,很多考生会随波逐流,一事无成。毕业时,虽然专业课学得很扎实,却因不是名校出身被无情地拦在门外。

       填志愿时学校优先有什么优势?

  1、名校光环让你赢得自信

  社会尊荣感,名校有很多光环,当你出去自报家门的时候,报出自己母校名字的时候,母校的名字首先就会给你界定一个身份。不管这身份最后是否值价。名校往往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尊敬,否则多多少少会有点失落。家长对于孩子从小的教育就是考大学上名校,清华北大应该说一直是所有家长最大的心愿。而且在同学之间也是一个可以炫耀的资本,认为好的学校肯定会有好的将来,能上名校将来的社会地位、人生轨迹也会变得精彩。

  名校光环,可以获得比其他人略多些的机遇,信任和尊重。这种信任和尊重,会给人带来另一种正向的心理价值,那就是自信和责任感。那自信是你在上学之初,被北大录取的时候就开始形成了,“我是在激烈竞争中被选择的”,这种被选择的自我认定,会使你更有自信心。

  2、就业优势更多成功机会

  有数据清晰地显示,虽然有些人看不惯名校生高傲自负的态度,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名校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优先职业选择,很多好企业只在名校做招聘。

  3、更好的奖学助学机会

  名校不乏成功校友,名校出身成功的机会更大。在名校有更多的个人设立的奖学金、助学机会、创业基金。当然也不排除有成功人士要依靠名校的光环赢得更高的社会知名度,主动为名校提供奖学金以及就业实习的机会。另外,名校社团活动更容易得到赞助,很多商家主动要求冠名名校的某个活动,而普通院校的学生就要去跑外联自己搞定了。

        学校优先有什么弊端?

  如果一心想读重点大学,而自己的分数又不是很有竞争力,可能只能选读重点大学的冷门专业。如果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兴趣所在,那还可以;如若这些冷门专业是自己不感兴趣的,考生可能要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困难。小编感悟其实无论有没有选到自己真正满意的学校和专业,最重要的还是要静下心来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志愿选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遭遇阴差阳错的情况,学好本专业,精于本专业,不怨天尤人,何愁不能找到好工作,学到有用的知识?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同学们需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周全再做决定。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