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豆子老师呼叫你,这件事再不做就晚了!

发布于2019年07月10日      已有15711人阅读

通过一次志愿填报咨询,豆子老师从心底呼唤你,

志愿填报这件事,必须要从高一就开始准备,甚至更早!

豆子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去听听!

 

“老师,我忽然想起来那曾经是我的梦想?”

       小米,理科女生,最喜欢英语,数学还不错,最讨厌物理。今年的高考发挥算是不错,接下来需要面对的就是志愿填报这张“考卷”了。

        她喜欢和人沟通,喜欢接触新鲜的人事物,充满热情活力,经常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但是有些缺乏耐心和毅力。对于未来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希望女儿能够有稳定的工作,比如公务员、教师。有个堂姐在外企工作,小米觉得工作氛围很好,经常有机会能去国外出差,希望未来能跟她一样,去外企最好。最不能忍受无聊枯燥的生活,希望未来能在一线或省会城市工作和生活。

        在前面4次的咨询后,结合对专业的细致解读和充分沟通,小米基本明确了自己的意向专业——第一选择: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特别是常见的小语种类专业及商务英语专业);第二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第三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第四选择:广告学。

        在咨询过程中,其实父母一直有不同的想法,希望小米能学习一个对未来报考公务员更有利的专业,或者可以报考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但是沟通之后,他们还是有些无奈的同意尊重女儿的想法。

        第五次咨询小米的志愿填报方案最终完成,小米表示很满意。只差明天系统开放后,按照方案填写并提交了。

       当天晚上23点多,小米给我发微信:“老师,爸妈建议我报考中医专业,我同意了,主要是我想起来那好像曾经的确是我的梦想。”

      我有点懵,因为之前几次沟通中,小米完全没有提到任何和中医有关的想法,如果这时候改意向专业,就意味着方案要从头来过,但更重要的是我担心那只是小米一时兴起的“梦想”。我开始抛出一系列中医专业学习时间长、难度大、未来职业发展局限且处境尴尬等等困难,想要看看能否击退小米的心血来潮。可小米却忽然变得很坚定,说自己可以忍受,也已经跟爸妈商量好了,甚至想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自己也列了出来。我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约了明天沟通方案的时间,打算从头给她做方案。

        挂电话之前,我还是不死心的给她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明天我们沟通之前,和父母去一趟中医院,挂号去给医生做一个职业访谈,感受下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并问问医生的职业成长路径。

       第二天再次沟通之前,她再次给我打来电话,说“方案不用改了,早上去了中医院,爸妈一听要学习那么多年,觉得太辛苦就不让我改了。我也觉得当医生有点无聊,而且中医院的味道真的不好闻。所以,老师,谢谢你。”

       我有点无奈的笑了,庆幸他们完成了这个体验作业。想着如果小米就凭“曾经的梦想”报考了中医类专业......不禁觉得手上每一个志愿填报的案例都是沉甸甸的。

 

从志愿填报咨询看,从高考后开始准备已经太晚了?!

       从目前志愿填报咨询的服务看,基本都是从高考之后开始,从首次沟通到最终方案出炉,基本不会超过5次。

基本的咨询流程和内容如下:

1、了解考生及家庭基本信息及期待、分数(估分)位次等;

2、通过生涯测评结果及沟通,结合学生性格、兴趣、优势能力、价值观等,初步定位大致职业方向;

3、充分解析大学专业,结合职业发展,初步确定学生意向的几个专业及其排序。

4、结合意向城市等因素,大致筛选与考生分数位次一定区间内的院校。

5、根据冲、稳、保、垫的基本原则,对院校及专业的排序进行决策(专业优先还是院校优先)

6、制作方案,结合每个院校的具体招生政策,评估风险,最后沟通,调整确定方案。

       这个过程中志愿填报的指导老师,更多承担的是信息、方法的提供者,通过沟通引导帮助考生和家长做出最终的决策。 但其实我们会发现,志愿填报最终的决策,缺得更多的不是外界信息,而是自我探索。

       然而,海量院校和专业信息、复杂的录取规则、填报技巧和方法,这些内容吸引了考生和家长绝大部分的注意力,而考生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更适合什么样的职业、更想在哪个城市学习生活这样重要的问题,却“草率”地就给出了答案,或是“头脑一热”就改了答案。哪怕有生涯测评的结果和解析,这些问题的答案也显得那么单薄和底气不足,因为所有“适不适合”、“喜不喜欢”的答案都是拍脑袋想的,自然也就很容易受到外界建议的干扰和动摇。

       但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苛责考生和家长了,毕竟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之前只有那么短的时间,而自我探索的命题那么宏大和复杂,未来职业方向也不是那么好确定的,需要大量的体验、实践和反思,不可能都像开头的小米一样,在志愿填报之前挂号做一个职业访谈,但去了中医院,也没有时间去一趟外贸公司或是别的。

        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的标题——志愿填报,原来需要从高一就开始准备了!甚至可以更早!志愿填报作为人生的一次重要决策,它就绝不是一场赌博和冒险,哪怕我们只能做到“局限理性”,也总比拍脑门、凭感觉的决策来的强!

 

从高一开始,如何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1、自我探索就是不断自我提问、回答、推翻到最后确认的过程。

       高中生原本就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时期,自我认知逐渐清晰和稳定。但如果没有及时的引导和自我的充分反思,可能会陷入迷茫和焦虑,甚至自我怀疑和混乱。

        高中三年,成功的小窃喜、失败的沮丧、对未来的迷茫、人际关系的挫折等等,都是你宝贵的财富。你可能无数次有过这样的疑问,但却从来没有深思过,却没想过这是志愿填报的必答题——自己是谁?未来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希望五年后的自己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晚上就能思考出来的,而是在高中三年中不断自我提问、回答,在一次失败或挫折中推翻,又重新建立,到最后笃信的过程。

       你不知道的是,这些问题的思考原来是有方法的,也是可以寻找到更多帮助的。如果你高一的时候就做了那些志愿填报时才做的性格、兴趣测试,通过那些结果进行反思:那真的是我吗?我人生中的哪些经历可以证明他们?如果我觉得不是,那么我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又有哪些经历可以证明呢?这对我的未来有什么影响呢?是我想要的么?

2、走出去,试试看,才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菜。

       高中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可能只来自于身边亲人或是电视剧的,道听途说,想象大于真实。比如一个从小生活在南方的考生跟我说只想去天津上大学,问其原因,只因为喜欢吃包子,但从未去过北方,也没有吃过天津的包子,甚至不知道天津有哪些大学。

       走出去,试试看,才能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菜。对某个职业感兴趣?去到这个职业场所去感受下,争取一次实习机会,进行一次职业访谈,哪怕打开招聘网站知乎了解一下?不知道对什么感兴趣?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不同行业的人,留意他们的职业状态,你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3、志愿填报表上的答案,就是我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如果我从高一开始就进行自我探索,充分了解自己喜欢和擅长做的事情,脑海中无数次勾勒过未来期待的生活。然后认识了相关行业的人,了解了那个职业的酸甜苦辣,那并没有打退我对它的热情。我对未来的专业目标非常清晰,如果能去到相关优势的院校,未来的发展一定会更加顺畅,于是我开始查找院校和相应专业培养的信息,锁定几所理想的院校。嗯,选考科目也确定了,评估下目前的学习成绩,差距立现。还好才高二刚开始,现在努力一点都不晚,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和意义。

4、提前规划与准备,为志愿填报争取更多机会。

      老师,我能报考提前批?什么是专项计划?什么是公费师范生?直到志愿填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从那张表衍生出来的通往未来的路有那么多条,但在那之前,我们并未去了解。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多元升学通道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成才道路,这些道路往往需要考生们提前了解并做好准备,才能有资格在志愿填报和录取中享受相应的“福利”。先不说可能需要通过高校的提前自主考试,至少需要到相应网站进行报名并通过资料审查。

       而你,适合哪一种升学通道呢?又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呢?这些问题从高一开始就需要了解并着手准备起来。

5、高一的家长们,请从现在开始和孩子一起奋斗。

       在志愿填报时问起家长的期待,很多父母们往往是以下几种反应:1、完全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期待来,完全不了解孩子究竟适合什么、喜欢什么;2、完全听孩子的,不提供任何建议,但是孩子也不知道何去何从;3、表面说听孩子的,等孩子有了一些想法后又跳出来说“不行”,最终还是得听他们的。

       不管是孩子的自我探索还是外部体验,还是最后的决策,都需要父母的支持和引导,父母和孩子在高考和志愿填报面前,都应该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互相充分沟通和了解,才能“其乐融融”最终在这两张“考卷”上得到满意的分数和结果,不会落的互相埋怨的结局。

       最后,还是要祝所有的考生如愿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期望所有高一或者高二的学生和家长从现在就开始为志愿填报做准备!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