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风雨哈佛路:人生都是水到渠成

发布于2018年12月07日      已有29183人阅读

  她总让人叫她LIZ(利兹),因为她只有在妈妈发狂时才会听到她唤自己的全名——ELIZABATH(伊丽莎白)。她成长的环境令人苦恼,那是一个如垃圾般的地方,过期的食物,过期的浴室,过期的童年,过期的家庭……没有人会在意她的感受,她的成长身不由己,异常疼痛也异常牢固。她抱着一种“Nothing is worse.”的信念在混沌中勇往直前。因为她知道上帝给她的,从来只有向前这一条路。

  初次观看这部电影是在大学的一堂班会课上,后来断断续续的看了五六遍,对于波哥来讲,这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励志片这么简单,更像是当你深陷困境时的指路明灯。看着故事的主人公经历这些波折雨过天晴后,郁闷的心情瞬间消散。

  利兹的父母都是瘾君子,母亲患了精神分裂症,双眼失明。利兹的生活颠沛流离,从来没有一个像样家的她,少年时期多半是在慌乱的流浪中度过的。她身边的人,多是遭遇不幸。母亲下葬时,没有牧师,没有仪式。待寥寥数人散去,她静静地躺在母亲的棺木上,低声诉说过往的点点滴滴日复一日,她活在一个沒有希望和梦想的世界裡。生活在最底层的悲哀中,已不是忧愁可以解决的,那是自我了断的绝望。

  这让我想到有一些高中生群体所面临的问题,他们没有充裕的家庭条件,甚至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只能解决简单的温饱问题,巨大的差距让他们逐渐产生自卑、自负的心理。他们所苛求的也许只是得到认可,然而错误的自我认知让他们一度片面的认为:即使我在努力,成绩再好,未来也比不过那些出身好的同学。久而久之,这种负面能量不仅影响到他们的成长也会让原本就脆弱的自信心变得更加摇摇欲坠。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时时的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拿自己没有的东西进行比较从而让自己陷入自卑、苦闷的境地之中,而是应该正确的看待别人的优势,化差距为动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部电影很好的给出了我们答案。在我们生活中,往往有两种人更容易成功,一种是出身好的,一种是出身极不好的。出身好的资源丰富,人脉广阔,他们拥有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坐拥无与伦比的资源,与芸芸众生相比自然容易成事。而出身特别不好的,往往羞耻于自己的出身,所以他们比别人拥有更想要成功的欲望,成事的决心。电影中的利兹正是这样的情况,她生活在孤独、绝望的境界之中,而可喜的是她并没有就此沉沦,而支持她的是来自她内心的不服输,那是抱着最强大的羞耻心要摆脱现状,摆脱自己所处困境的力量,如同溺水的人用尽力气想要浮出水面,吸一口空气。当生命被剥夺的如此赤裸裸,索性,无畏面对一切。

  凭着这份毅力和坚持利兹考上了哈佛大学。为了支付昂贵的学费,她尝试遍了所有能获得奖学金的途径。面试那天,她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沒有,从姐姐那里借来了一件大衣勉強充场面。最终,她得到了那笔奖学金。领奖那天,她上台致辞说:在生命这个大课题里,除了爱和死亡,没有什么是深刻的。那些每天让我们费劲唇舌、绞尽脑汁的烦恼,到头来什么也不是。她的生命在那一刻,永远的改变了。在哈佛金色的秋天里,女孩仰起脸,眼里满是坚毅的光。

  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出身,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之中,如果你羡慕那些成功的人士,不应该只是一味的比较而已,而应该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化此为动力。而最重要的便是利兹提到的那句:当生命被剥夺的如此赤裸裸,索性,无畏面对一切。这句话坚韧有力,隐忍而笃定。

每天起床,我看见的世界上的每个人,
都好像披著一层膜,无法穿透。
这种感觉很奇怪,有点悲哀,可是没有办法改变。
这些人的动作举止,为什麼这麼不一样?
是不是因为,他们来的世界就是这麼不一样?
若是这样,那我要更努力、更努力,把我自己推到那个世界去。

                                                                                                     -- Liz Murray《风雨哈佛路》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