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涯规划>招生、录取资讯>招生、录取详情

名校医学硕士弃博开店卖面包?规划人生,刻不容缓!

发布于2018年04月10日      已有15680人阅读

        天下间的父母都有着一份共同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天起,这份期待就如同枷锁一般将孩子的未来与父母的期望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一直坚持“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口号的中国商人--狼爸萧百佑;因为要求女儿“十不准”(包括不准夜不归宿、不准有科目低于A、不准练习钢琴和小提琴以外的乐器等等)而引起热议的虎妈--耶鲁大学法律系华裔教授蔡美儿;还有采用极限教育的方式,让4岁的儿子在美国纽约-13℃的暴雪中裸跑的冷面鹰爹--何烈胜。抛开他们的教育理念不谈,光是听到名字前面的头衔和职位就已经让所有人联想到社会精英、上层人士的形象了。可当你了解到他们的所做所为时,才真的让人脊背发凉。我们先不去探讨他们所谓的教育方式是否对错,应该提倡还是反对。即便他们的孩子在这种压迫下取得成功,但那毕竟是来自父母的“劳动成果”。如同机械化的程序一般,孩子需要做的就只是执行任务而已。所谓成功真的会是出于内心的那种满足和幸福吗?何况当父母老去,所有的路还不是要自己走下去。从小到大的他们只学会了接受却不知道如何独立,当这种既定模式被打破,他们该如何面对生活、做出抉择?

  家住绍兴新昌的黄晓斌从小就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的他在2006年以630多分的分数考上了浙大的医学系。黄色的树林里有两条路,一条是康庄大道,落叶缤纷,另一条是少人行走的小路,有的人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同很多名校的毕业生一样,黄晓斌本来也会按着父母以及大多数人最理想的规划,出国读博毕业以后成为一名医生,但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放弃了从医这条康庄大道,而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小路。故事发生在2013年,那一年当他正在准备托福考试期间,偶然一次机会他看到了BBC拍摄到的一部纪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和面--发酵--蒸烤--加辅料,如此平常的烘烤面包程序魔力般的吸引着晓斌的注意力,同时也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兴趣之门。在经过一番艰苦挣扎的抉择之后,他决定放弃出国深造的机会,改行做面包。

  如同所有既定剧本中故事的发展规律一样,晓斌的决定引起了身边人热烈的讨论。有人称赞他勇气可加,懂得为自己而活,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也有人说他思考问题太过简单,辜负了父母和国家的期望,浪费这么好的教育资源。一时间众说纷纭。晓斌的父母初次听说他的决定,甚至说出了“早知道你想去卖面包,不如只供你读到初中毕业。”这样的气话,但后来看着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坚持,二老也只好无奈接受。

  有人问晓斌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大好的前途为什么说放弃就放弃了。他回答说:自己不会因为这个医学研究生的头衔而背负上压力,不想活成别人眼中应该有的样子,不喜欢将来工作环境中的条条框框,转行卖面包只是因为热爱。所以这一次他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我的人生我做主。而这一次的选择,刚好在他近30岁的年纪。

  也许有些人会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觉得晓斌的做法确实荒唐。但细细想来,作为一个而立之年的成年人,本就应该拥有一切选择生活的权利。晓斌如此,狼爸、虎妈、鹰爸的孩子们也如此。中国社会特有的家庭观念使得大多数孩子做不了自己的主,且不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理念对于婚姻的操控。单单是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选择,好多人也能够“听命行事”。他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根本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也许父母的做法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一些成绩。但人生无常,前路漫漫,每个人终究会走到自己做选择的那一刻,那个时候没有父母、没有朋友、没有老师和同学,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来决定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人生处处是选择,生涯随时需规划。相比而立之年的中年人来说,处在青春期的我们心中充满对这个世界的善意和美好,眼里满是对未来憧憬的光芒。然而生活这个复杂的剧本,总是在你不经意间改变故事的发展轨迹,时不时的当头一棒更是窸窣平常的存在,它敲碎你所有的向往与美好。面对复杂的人生,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认识自己和勇往直前。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做好能量储备,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优缺点,在最美好的年纪做好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在风暴来临时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韶华易逝,逝者如斯。永远有人正值青春,却没人能够永葆芳华。面对这个看似不温柔的世界,我们需要以一颗坦然的心来面对。而这种坦然就来自对自己的认知和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你的人生随时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战斗准备。

返回首页 联系客服 在线咨询 我要反馈 返回顶部